民俗概述 民俗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民俗分类 按内容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式。 1)、经济民俗,指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3)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为了研究方便,可将我国各民族民俗做如下分类 1、物质民俗:1)居住;2)服饰;3)饮食;4)生产;5)交通;6)交易。 2、社会民俗:1)家族、亲族;2)村落;3)各种社会职业集团;4)人生礼仪式(诞生、婚姻、丧葬);5)岁时习俗。 3、口承语言民俗:1)神话、传说、故事;2)歌谣、叙事诗;3)谚语、谜语;4)民间艺术。 4、精神民俗:1)巫术; 2)宗教; 3)信仰;4)禁忌; 5)道德、礼仪; 6)民间游艺。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1、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如民间 歌舞、游戏、竞技、杂艺等。 4、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如神像、供品、年画、婚嫁用品等。 5、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民俗的形成 民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体有经济、政治、宗教、地域四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决定和影响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服饰民俗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一、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衣着:衣、裤、裙、帽、袜、鞋。 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卡子、耳环、耳坠、胸针、手镯戒指项链。 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画眉、描唇、染指甲纹身等。 4、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佩刀、腰刀挎包、手提袋、荷包、香囊扇子背带。 二、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适应生产需要为目的。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还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的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但服饰的演变却走着相反的道路,即愈来愈简单,愈来愈大方。在现代服饰上的等级身份界限和行业界限逐渐削弱或消失。许多民族只在节日庆典才穿民族服装。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性别;2、年龄;3、职业;4、地位;5、用途;6、民族;7、季节;8、质料;9、色彩;10、样式;11、工艺。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质、形、饰、色、画。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避邪。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5、不同的审美观念 五、汉族服饰的特点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1、五种正色。在服饰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2、神秘的中国术。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3、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东北少数民族服饰 1、满族 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朝鲜族 男子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袖,下穿宽腿、肥腰、大裆长裤。年轻人戴鸭舌帽,中老年人带毡帽。 女服则为短衣长裙。 西北少数民族服饰 1、蒙古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1f5abc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