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帐面价值。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 要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负债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 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从股东的角度看 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企业股东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在财务分析中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 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均维持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一般维持在70%左右。自七十年代掀起的企业兼并和收购浪潮,迫使美国企业提高自有资金比重,降低资产负债率,进入九十年代一般维持在50%左右;而日本企业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仍然维持在70%以上,法国企业维持在60%以上。我国在过去一段时期里,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贷款利率(社会资本平均报酬率)相对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也并不活跃,因此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70%左右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随着企业兼并、收购和破产情形的增多,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会趋于下降,但要求降低至50%左右恐怕是不合理的,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企业和银行之间,一般均可以接受一个相对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表7-4揭示2009年1季度路透社统计的不同行业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市企业的统计范围涵盖了在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上市的企业的财务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非金融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10%至70%之间不等。一般来讲,日常经营活动取得大量现金且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行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经营环节占用大量资金的行业资产负债率较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69dd3710661ed9ad51f3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