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近年高考,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一直是命题的重点,2008年恰逢新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无疑会在明年的高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梳理】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政府(1840-1912) 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 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④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部分被侵略的权利。 4.国民政府(1927-1949) ①1927年,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充当侵华工具,卖国求荣。 ②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结果不了了之。 ③1931-194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积极抵抗-消极抵抗”等的政策。 ④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近代以来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这成为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最大成果。 ⑤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借助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接受美国支持,出卖国家主权,积极策划并发动内战。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 1.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 ①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建国第一年即与苏联等17国建交,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 1 - ③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⑤1955年参加“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促使更多国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期:外交环境恶化 ①基本方针:“两只拳头出击”。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②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③1960年,苏联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合同,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④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中国又同柬埔寨、老挝、古巴等二十多个国家建交。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①基本特点:“一条线、一大片”。 ②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美关系的推动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⑤1974年,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的划分的估计,旨在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合作,团结第二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对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改变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不结盟;重视和第三世界的关系;建设周边和平环境;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③同苏联及周边的其他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④积极参与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例析】 1.结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概括比较近现代中国历代政府对外政策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1)不同政府实行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①晚清政府: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腐朽落后,愚昧无知。②北洋军阀政府:封建买办军阀政权的反动性质和为获得帝国主义支持的目的决定了其投降卖国的外交政策。③南京临时政府: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等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对帝国主义的模糊认识。④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性质决定了它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其中在抗战时期,因为民族矛盾的激化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进行了一段时期的自卫抗战。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中国代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始终围绕维护国家主权进行外交活动。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世界格局、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政策有了新的思路和调整。 (2)影响和启示:①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与中国社会各阶段的经济实力、统治者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息息相关。“弱国无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外交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而新中国的外交史则是一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不断走向辉煌的振兴史。②近现代中国的闭关锁国带来了贫穷落后,妥协投降则表现出丧权辱国,勇御外侮维护了国家主权,主动开放带来我国的日益富强,现代的和平外交正在带来中国的和平崛起,永不扩张的外交政策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③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表明:不实现民族独立,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富强、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能的。④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从本质上都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这是推动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前提。 【例1】(2007全国文综二)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C)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2 - 【解析】考查教材小字内容,要求考生在高考备考中全面细致的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不要心存侥幸。 【例2】(2007全国文综一)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D)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解析】1884、1898、1900等材料信息非常关键,它们分别对应中法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 【例3】(2007广东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C)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解析】概念理解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说明中国在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2.归纳近现代中国与美、日、俄(苏)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1)中日关系:日本作为近代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之一,先后发动了数次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并曾经一度独霸中国,不仅造成了中华民族的苦难,破坏了中日传统的友好关系,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造成了远东地区国际关系的复杂。最终正义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极大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欢迎和发展正视历史、开创未来的睦邻友好关系,但是日本少数右翼势力的时常泛滥,也引起了爱好和平的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 (2)中美关系:近代美国从19世纪50、60年代尾随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到19世纪末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特别是1927年后,一度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美国先后实行“扶蒋反共”和孤立、封锁新中国的反动政策,最终破产。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鉴于战略上的需要,美国开始谋求中美关系的改善,终于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一切形式的干涉他国内政等强权政治行径,中美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3)中俄(苏)关系:近代俄国一度是侵华的凶恶敌人;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有力支援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现代苏联给予新中国极大援助,但逐渐走上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与中国关系一度恶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俄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目前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两国互惠互信,快速发展,中俄关系进入新的良好时期。 【例4】(2007上海历史)《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D)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解析】材料阅读能力,开设工厂和免税特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例5】(2007天津文综)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解析】材料表达的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这一民间组织的访华活动打开了中美两国友谊的大门。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e1680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