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02-11 14:0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二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三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四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五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六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



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 .学生需要尊重 4. 学生都有潜力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成为反思型教师 3、强化创新精神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权利: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

1




训。

教师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德育

(一)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德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



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2.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1e33b80c22590102029d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