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系列一 上午离单位出走,巡视了东沟,下村,大阳一带,但见万物复苏,桃杏争宠,长河两岸,麦草青翠,其国一派太平生机之景,遂至国保单位汤帝庙,拜谒祈福,愿天佑华夏,早日实现中国梦。 购书两本,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虽然春季不是读书天,但春节放空至今,脑袋不易长期闲置,该激活运转了。此为《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系列之“序”。 但这个“序”字,苏东坡一辈子可没写过用过一次,原因无它,此乃其祖父名讳也。所以老苏一辈子作品前面的“序”都变成了“引”。今天这篇读书笔记的“引”,是想说,平某的不敢读书笔记不肯完整系统的引用,而只想把触动心扉内心深处的情节和感悟,分享出来,因此可能是极为碎片化的。这是因为从时间和精力上,是有困难的。 这可能与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精神上是非常一脉相承的,他在这本书的“序”中开宗明义:我写李白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有为乐而已。哈哈,这么坦诚的话确实也道出了平某的心声,不读书不分享,这生活实在无趣啊。 作者全家赴美之时,带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珍本古籍,当时他确是想写到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书的,或是翻译一点儿他的诗文,即便这些事不能达成,老林的想法是: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甘拜下风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志写他的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理由吗?阅读到此时,平某深感认同,怎样才能与有趣的人交流,就是阅读他留下来的作品啊。现在的微博微信看似把你和“有趣的人”的距离拉近了,但除了满足你好奇的窥视,除了更作品应该通过作品来与其真正的交流。 只有阅读,才能通晓一个“有趣的人”全部,也只有阅读,又更可能深刻理解其命运和性情。苏东坡人生屡遭贬降,甚至遭到逮捕,但他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愉快”的度过了一生。老头儿自己说:“吾上才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和平某的“看到的每一个美女女孩都是呵呵美女”,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当你打开心扉以后,触目所及,皆是美好。嘴有多毒,心有多苦,所以那些心下戚戚成天生活在愤怒仇视当中的人,是可怜之人,是真有病,得好好治。 老苏有这样的好性情,林语堂总结其是“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在心灵识见众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传统文化不能丢,天下没有新鲜事,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其实没离开过“儒释道”。 读完序言,作者正式进入正文章节,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角落里,老林简略凝练了老苏的“一生”和“出生”。里面谈到如何写作的观念,东坡化身语文老师,这样教诲:“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见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读书笔记www.i1766.com读到这里,平学生提笔旁注“顺势(行);量力(止)”,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确是我工作做事十余年阐述的总结,做文章也是如此,“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行云流水,反问的就是自然不做作。 自然不做作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反其道行之,就会“不作,就不会死”,所以作文做人,都不能“太作”。苏东坡也有将这样的感受发给他的朋友,“我后半生乐在执笔为文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与此者也”,阅读到此,看起来千年之前的苏前辈并未走远,对苏老师的写作感悟,平某感同身受,敲键盘至此,不禁抬头望了望墙顶,默默的点后了三下头。 “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试想苏东坡活在当下,该是多么洒脱啊,老苏一定也会开个微信公众号,勒维尼县推送随笔诗札,并在文后附上支付二维码,读者若感到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3d66a4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