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略孔子的教育方法 孔子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既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又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也还是适用的。 (一)因材施教 孔子是因材施教原则的最早提出者和实践者。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对禀赋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禀赋在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则不宜讲授高深的学问。主张根据学生才智、性格、特点等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在《论语》中,孔子运用这一方法的事例是相当多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公西华对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表示疑惑不解。孔子说冉求这个人胆小,遇事容易退缩,所以要鼓励他立刻大胆去做。而子路好勇过人,勇有余而谋不足,所以我要给他降一下温,让他头脑冷静一点。这是孔子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 班级授课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虽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受教育者的个性往往容易被忽视,作为教师只有具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才能弥补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以实际行动为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所施行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借鉴。 (二)启发式 启发式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到他苦思冥想还不能理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怎么也说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告诉他。孔子在这里为我们明确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指出教师的指导、讲授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他对某种知识产生渴求和浓厚的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和启发,方可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循循善诱,它能开启学生心智、祛蔽思想、显示潜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这样的教学不但引导了学生的认识,积累了知识,而且注意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得到唤醒和弘扬,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确立其创造性的人格。如果我们不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一味“填鸭式”地“满堂灌”,既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讨论式 《论语》主要就是孔子与其弟子就仁、政、礼、义、孝、道、德、学、中庸、言行、耻、信、志、直、勇、修养、君子、富贵、生死、鬼神、天命、苦乐等问题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展开讨论。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此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侯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尔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从这些谈话里,孔子知道了每个学生的思想,能力,作风和态度。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渗透了人文精神,气魄之大,是古今少有人能比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如父子,又严肃认真,能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适用于孔子时代学生少、教学形式灵活的特点,也可应用于当今学生多、大班上课、师生互动的环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表扬与批评 孔子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表扬鼓励。孔子困于陈蔡之时,一行人都饿得站也站不起来了,这时学生中人心开始浮动。“子路愠见,子贡色作,孔子知弟子有愠心。”(《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需要一个能够肯定自己,又能够解释当前困境,然后重新凝聚人心,团结大家继续前进的说法。孔子认为人心浮动是学生,学生的问题必须要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于是孔子同他的得意弟子分别进行了谈话。孔子所问的问题是这样的,“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认为“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子贡认为“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颜回认为“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表扬了颜回,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批评了子路和子贡,对子贡说:“譬如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对子贡说“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孔子这种为了解决思想问题的表扬和批评的方法就是拿到今天都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说申枨贪欲,算不得刚强正直。冉求为季氏家臣,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孔子对学生们说:“你们可以鸣鼓而攻之。”《(论语·先进》)子贡好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责备他:“赐啊,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闲功夫议论别人。”孔子肯定学生的优点,批评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发扬长处,改正缺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适当的批评,甚至针对性的严肃批评,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动,也可以起到锤炼学生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这对如何对待当下独生子女的教育是绝好的反思。 (五)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孔子在教学中强调言行一致,学以致用。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带领子路等弟子们周游列国,拜见国君,接触隐士、耕夫,经受过围困、饥饿、冷落的困窘。这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他的弟子们经受不少苦难磨炼,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为他们以后从政理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45ab32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