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彩陶纹饰之美 陶器是用黏土做成的一定形状经一定温度烧制而成的器皿。彩陶是表面有绘画装饰的陶器,根据不同的绘彩工艺,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彩陶是将花纹绘于陶丕上,然后入窑烧制,这样彩绘花纹可以经久不脱。彩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中期在黄河流域地区十分盛行。 彩陶分布的地区很广,主要分布在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的黄河流域和以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主的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形成于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仰韶文化是以红陶、彩陶为特色的文化。仰韶文化的历程很长,大约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左右,延续约2000年之久。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仰韶文化彩陶在造型、纹样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装饰美感。彩陶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彩陶的装饰是最能体现原始装饰设计成就的。下面将从仰韶文化彩陶装饰的造型、纹样及处理方法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造型 造型表现的实用性,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钵(碗)、盆、瓶、瓮(缸)四类,是分别代表食器、水器、炊器和储藏器这样五种基本用途的器皿。这些器形的造型原则,首先是为了实用,故而其造型均为球形及其变体。或许这种造型产生的原因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其容量因素,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决定了仰韶彩陶最基本的造型来源。彩陶的造型美感依附于其实用目的而存在,并外化为具体的形式表征。 彩陶是生产方式的物证,彩陶作为农业文化之中的日用生活品,与人们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为农业生活方式的需要,决定了彩陶无论是壶、罐,还是瓮、瓶,其基本形体都不外是球形或半球形,以使器物能吸纳最大限度的容量。彩陶承载历史文化内涵,农业生产是很复杂的劳动,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相当的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及信息的记载与传递,需要文化的承载与支持,也便是彩陶产生发展的必然结果。陶器在存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粮食、蔬菜已经可以利用陶器来长时间的保存。而烧煮的器具也为人们的体制增强,创造了基本条件。 新时期的陶器是从形态上已经出现了众多的造型样式,每一种样式创造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实践和总结,并且越来越符合人们的生理功能和审美需要。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陶器的类型出现了平口、提、梁、双耳、长颈、高足尖底等丰富的造型样式。造型的方法主要有摹拟自然物法,包括摹拟植物造型和摹拟动物造型。摹拟植物的造型以葫芦形为主。钵、盆、壶、罐等器皿的造型有时采取葫芦形一部分的变体形态。摹拟动物造型,即在造型上体现鸟、兽、鱼等动物特征;人形造型法,人形造型的手法,也广泛存在于仰韶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赋予陶器以生命的象征意义,借人的形象特征体现不同的象征观念,例如人的鼻子或者耳部特征,为陶器造型点缀形式;创造形式,仰韶彩陶的造型,更多是为了适应不同使用需要的创制形式。 二、纹样 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纹样内容比较丰富,有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半坡类型以几何纹样为主,尤其以鱼纹最多(这大概与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有关);庙底沟类型以植物纹样为主,尤其以花叶纹最为典型(这大概与当时人们的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有关)。 几何纹样占彩陶纹样的大部分,是从宽带纹开始的,各类文化彩陶的碗、钵类器皿,在其口沿外侧,多有一道宽带纹,是彩陶花纹的起源,存在于各类文化彩陶发展的始终。它主要是由线的长短、粗细、曲折、横竖、交叉和圆点等相互规则的排列组合而成。几何纹样的产生,有许多因素,比如由于直接的制陶工具和制作方法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人们长期受到劳动节奏感的影响;而有些几何纹本身就具有符号、族徽的意义。比如右侧的彩陶鱼纹盆,它的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纹饰中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这种三角形几何纹饰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而它的口沿上描绘的以点定位的水波纹,显然是受到水的启示,可能是当时人们对水的崇拜或歌颂或赞美。 动物纹样分为两种,一是将动物形象运用写实的手法使具象“再现”,二是对动物形象的抽象变形。动物纹样在原始时代,涵义也是多样的,它除了有装饰意味之外,还与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特殊的联系。动物纹样中,常见的有鱼纹、鸟纹、鹿纹、蛙纹、蜥蜴纹等。这些纹样,一方面,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某些生活情况,是当时畜牧业生产在装饰艺术上的表现;另一方面,可能是当时某些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此外,也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 植物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呈放射状的旋花纹,一般以二方连续组织围绕器身来描绘。另一种是叶状纹,以单叶为母题,联系起来构成图案。常见的植物纹样有花瓣纹、豆荚纹、花叶纹、叶形纹、花卉纹等等。 处理方法 仰韶文化纹样的处理都较简单,无论是表现自然物象的还是各种几何纹样,既准确又概括,没有累赘。比如半坡彩陶盆上的鱼纹,仅仅是简单的线与面的组合,虽笔画了了,但由于抓住了鱼的基本结构、形态,把游鱼的流线型感觉表现得十分自然,鱼尾似在摇摆,鱼贯追逐嬉戏,睹此花纹,实有蹲坐在鱼塘或溪流边静赏游鱼之乐的感觉。 彩陶的装饰最终目的都是给人看的,因此,装饰花纹在器物上的布置在与人的视线最容易接触的部位。彩陶的纹饰一版涂绘在器物的上半部,这大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古代人席地而坐,陶器放在地面上,人们视线集中于陶器上半部,或陶盆的内部,而看不见陶器的下半部;第二,彩绘的陶器一般为容器,下部呈尖状,置于地面时可能有相应的凹坑才能平稳与安全,器物下半部与泥土接触,放于土中,因而没有装饰的必要。 由于生产力低下,居住条件的限制,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不论在室内或户外,都是席地起居,日常生活中用的各种类型的陶器器皿,都是放在地上使用。人们用陶器饮食或盛物时,常处于坐着或蹲着的姿态,所以导致主要花纹带的布置,选取在蹲、坐时人们视线最集中的部位。【4】仰韶文化彩陶不仅是为了实用,而且有很高艺术价值。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仰韶彩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不仅仅是实用的功能,它同时体现美感因素,承载精神文化内涵。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文化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是人类迈向文明门槛的见证。而彩陶的发明,则包含着更为复杂的人性内容和历史意义:从人性内容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原始先民的精神需求和生命哲学之观念;从历史意义来说,它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原始先民制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了,并且生活有了比以前较为进步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6d548fd0d233d4b04e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