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出自《大学·传》第十章。所谓的的天下天平,就是在于善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君主能够敬爱老人,人民就会实行孝道。国君能够尊敬长者,人民就会恭顺。国君能够抚恤孤寡,人民就能够做到体恤孤贫的事。 2.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出自《礼记·大学》。钱财高度集中,则人心涣散。钱财分散在百姓手中,民心就会凝聚。际关系中,常因钱财而产生怨恨。贪得无厌乃是祸患的根苗。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的宗旨,就是在于要发扬品德,在于是人们弃旧图新,从而达到完善的境地。 4.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出自《礼记·大学》。人民所喜欢的他也喜欢,人民所厌恶的它也讨厌,这才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啊。 5.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出自《礼记·大学》。鲜:少。喜欢一个人,又知道他的缺点所在。讨厌一个人又知道他具备的优,这样的人天下很少有啊。 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出自《礼记·大学》。硕:大,肥壮。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也不知道田里庄稼的壮硕。 7.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自《礼记·大学》。中:内心。外:外表。真诚在于心中,表现在外表上。因此君子一定要做到慎独。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出自《礼记·大学》。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得:收获。知道想要达到的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e1ed5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