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低地点之一——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和罗布泊湖盆之间,隔着一大片戈壁滩,这就是全国最大的石质戈壁,称为“噶顺戈壁”。海拔900~1,200米,和塔里木盆地海拔相等。就是说,吐鲁番盆地和罗布荒原实在是没有明显的分界。这个戈壁面不过是一个稍为隆起的准平原。由于岩石的裸露,气候干燥,侵蚀作用不大,不少浅湖盆已干涸,剥蚀作用以机械风化为主,故山足平原发达,沉积物又薄,硬岩才能成为准平原上的岛山,但仍低矮,故戈壁准平原面比高不大于60米。只边缘才有山地,为野骆驼残存生长地。 吐鲁番盆地是以盆地断陷低落而突出。由准平原面向北跌到海平面以下的高度。仰望北面博格达山,高达4,000米以上,故形成一密闭的盆地地形,加下南面的觉罗山不高(1,000米),就使盆地地形成北高南低了。 吐鲁番盆地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80公里,有平方公里,面积是在海平面之下。鲁克沁、艾丁湖镇、托克逊都在海面下。最低的艾丁湖水面为—154米,我国最低点艾丁湖底为—154.566米。1981年9月测绘总局建议用—155米为我国陆上最低点。艾丁湖又名觉洛浣,“觉洛”即沙子,“浣”即湖,故沙子湖是平原不广的沙子包围着的湖。 盆地内部由于北面博格多山高有雨水,往往成暴流冲下,山前洪积平原特广。盆地四周是一圈戈壁砾石带。由于盆地地形封闭,使高山冰川雪水流向盆地低处,集中了博格多山南坡188条冰川,西侧乌肯山42条冰川水量(共约5.2亿立方米),使山前平原成了地下水库,绿洲带即在盆地中心形成。并且由于盆地下沉大,山足平原坡度也大,可达1/40坡度。所以,地下水面和坡面大致如一。山前平原靠山边还每有坡度特大的洪积扇发育,多和现代暴流谷口相应,即为目前暴流沟谷堆成。 由于盆地内部地形下沉时,盆地底部的红色岩系也发生褶皱,隆起成火焰山,西起吐鲁番,东止于鄯善,把盆地分成南北两半。北部博格多山前盆地洪积扇广大而倾斜(由1,000米~200米),前缘土质平原即为绿洲所在。火焰山以南的吐鲁番盆地,由于没有大量沙砾填充,故大部地面未被填充,海拔在海平面以下。火焰山前缘为泥沙旱三角洲,为主要农区,中间最低处即为艾丁湖,湖水浅,随季节变化,但幅度不足80厘米。盆地东部有小片沙漠称库姆塔格(即沙山)。由于由东、西两向风所成,沙丘不移动。此外,这里强风是出名的,因而在平原四周雅丹地形发达。火焰山(450米比高,海拔837米)系由红色岩系所成低山,为暴流冲出条条冲沟,裸露山脊有如火焰;汉语“火州”即更因气候炎热如火而得称。 利用地形开发地下水——坎儿井 “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为“低下地方”之意。世界的低地自然会产生一些奇异的地理环境。果然,这里以“热”名闻全国。太阳辐射集中在这个低而封闭的盆地中,使夏季气温出奇的热,气温最高曾达48.9℃,40℃以上日数多天。地面温度82.3℃。真是“沙煮蛋,石烙饼”的地方。第二奇是“风”。高热使气流上升,引来四周冷风下聚,由4,000米高山高压冷气区,下到海面的高温低压区,气压梯度特别大。在冬春季节,自山上吹下的寒风更是出名。如达坂城山口吹下的强风每秒可达50米风速,火车也可吹翻。夏季热风,吹枯作物,能划地成沟,使雅丹地形发育,戈壁滩宽达80公里。在风口处砾堤可由3厘米砾石组成。第三奇便是“旱”了。这里高温,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年雨量只有3.9毫米(1961~1970年平均),如1968年下过两次雨(6月21日0.4毫米,8月20日0.1毫米),这一年才0.5毫米,故戈壁滩、沙漠都很发育。这三“奇”是农业发展上不利因素,但是劳动人民却设法用坎儿井去解决缺水问题。 戈壁坡度大,河流水量50%流入戈壁的砾层砂层中,因此,在山足平原的下缘(戈壁滩下缘),绿洲的顶部,凿开坚硬的砾石层,开出井口,并把戈壁滩下的地下水引出,即可自由流灌绿洲田地,用之不竭。在戈壁滩上,只要打上一口深井,遇到地下水后,即可开渠流下,引出井口。地下开渠即挖一串深井,井间再挖渠相通。这个办法,在陕西称为“井渠”,早在西汉时已经采用,以此引取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深藏地下,故深井每达100米(一般25米)。一条3公里的坎儿井有120个竖井,出水渠段占长度1/10。坡降约为1/100,水渠水深0.5米以内。渠水出地面后每有涝坝蓄水,村庄即在这小蓄水池(80~300立方米)边建立,柳荫泉流,果园池塘,风景优美。 坎儿井长约3~80公里,灌溉大部分田地(70%),全区共有坎儿井1,000条以上(1982年为1,158条)。清泉和烈日使这儿瓜果出名,棉粮丰收。著名的水晶葡萄即产于此。“坎儿”即井之意。以托克逊绿洲最多。按《新疆图志》称:“此法盖始于汉”。即用坎儿井取地下水方法是由汉民族传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25237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