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比较法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青田中学 颜碧伟 通讯地址:浙江省青田中学 邮编:323900 要把硬笔汉字写得美观,一般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把字的结构安排好,其次才是用笔的追求(见启功《论书随笔》)。所以,我教初一学生练习硬笔字时,把字的间架结构作为重点来训练。其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觉得运用比较法进行写字教学,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一、线段长短比较法 线段长短比较,即同一汉字中同一类笔画或不同类笔画因位置不同,其长短各异,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该长的笔画写长,该短的笔画写短。一般来说,对于简单的汉字,如“二”字,哪横长,哪横短,学生不需要老师指点就能得看出来。然而笔画一多,如多横组合或多竖组合,许多学生往往就不清楚该谁长谁短了,就如“三”字吧,许多学生对于该哪一横最长是能知道的,但该哪一横最短就不一定注意了。其实,孰长孰短,直接关系到字的美观,所以练字就要强化学生注意这些。我第一堂课往往会请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字帖里的“三”字、“主”字、“王”字各横的长短。通过度量和比较,强化学生对笔画长短的认识,并在以后的课上不断强化这种认识。比如到后面又学习“马”字的写法,则引导学生注意第一笔“横折”,量一量“横”与“折”各自的长度,第二笔“竖折折钩”,也量一量“竖折折”各自的长度。因为学生尤其是女生在练习中,往往就把“竖折折钩”的第二“折”写得过长,成为高脚马(图一)。再比如“马”字的第一笔“横折”的“折”将第二笔“竖折折钩”的“折”分成两段(图二),前后段①②谁长谁短?“马”字作左偏旁时有何变化?作右声旁或下声旁时又有何变化?通过比较长短的变化,有利于学生把握其字型变化。再比如“也”字,学生往往一写就将第一笔的“横折钩”的“折”写得太长,第三笔“竖弯钩”的“竖”写得太长了,钩过去的“横”太短,变成了(图三)的样子。因此,在教学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点点滴滴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甚至量一量。这样训练得多了,学生在临帖过程中自然会特别注意各笔画的长短,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图一 图二 图三 上面只例举了“横”和“竖”的长短比较法,其实“撇”“捺”等笔画教学同样须注意其长短不同的比较,方法相同,此不作赘述。 二、角度大小比较法 也许是错误地理解了所谓“横平竖直”的真理,每一届初一新生都有相当多的同学特别是乖巧的女生将“横”写得非常之“水平”,几乎没有倾斜度,将“竖”也写得非常之“垂直”,以致“折笔”往往也写得垂直。为了矫正这些通病,同样可以借助数学里的量器角,通过度量比较角度大小,使学生明白真正的“横平竖直”是什么回事。比如教“三”字,我在引导学生注意了三横之不同长短之后,则引导学生在“三”的最底下一横的起笔处画水平线,使之与“第三横”即底“长横”形成一个夹角(图四),然后引导学生度量其角度大小,同样方法量“第二横”、“第一横”形成的角度(图五),并比较三者角度之大小,则可知各横不但不水平,而且倾斜角度各异。“竖”笔或“折”笔等的角度观察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比如练习“马”字,引导学生在 “折角”处画“垂虚线,使得“垂虚线”与“折笔”形成夹角(图六),然后度量比较。如此种种,学生就会明白:所谓的“横平竖直”并不真的“横平竖直”。学生对所谓的“横平竖直”就领会得准确且深刻得多,哪怕是悟性再差的学生也容易领会掌握。比如我再教“也”字时,学生则很容易很自然的注意到第一笔“横”应倾斜,而且角度颇大,“折”回来的角度也能把握得较好了,再也不会写成(图三)这个样子了。 三、守白留黑比较法 在书法中,字的结构安排往往是“疏可走马,密不插针”。作为普及性的写字教学虽然没有必要向学生作这么高的要求,但将“知白守黑”这一理论借鉴到写字教学中,运用这理论引导学生比较“黑”与“白”的划分还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很多学生将“月”字写成(图七),将“田”字写成(图八),其原因之一就是没能注意中间两“短横”对“月”字内部空间“白”的分割和“十”字对“田”的内部空间“白”的分割。再如复杂一点的“道”字、“林”字,许多学生将“走之”写成了(图九),将“林”字写成了(图十),其中原因之一也是缺乏黑白观念。鉴于此,我在教“走之”和“林”等字时,就常常抽基础较好的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各两位到黑板前书写,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笔画对格子空白的分割。这样强调练习得多了,学生在独自临帖过程中,对字的结构把握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 图四 图五 图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84f6d7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