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成本分析> 机会成本就是指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简单来说,机会成本就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选择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 高中毕业生回校复读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了,且呈现出一种逐年递增的趋势,如果问复读的成本是多少?有人会列出一个算式:复读的成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教材及资料费„„其实,这些只是复读的显性成本,复读还有另外一种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如果没有选择复读,而是选择上已考入的大学或是选择参加工作,那么,在复读期间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或参加工作赚到的钱,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在此处可分为物质机会成本.精神(心理)机会成本和其他机会成本。 (1)物质机会成本,即为复读所消耗的一年的时间能做的事。多读一年书,意味着要放弃本来应该可以工作的时间,这可以用这一年所能赚到的钱来衡量。例如早毕业一年可以收入3万元,那麼,复读一年的机会成本就是3万元。又如姚明并没有上大学,他为什么不上理想中的大学呢?因为他有到NBA打球的机会。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 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 000万美元之上。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理想的大学,放弃到NBA打球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 000万美元,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除此以外,多读一年书意味着迟一年工作,这也会带来一些不能够肯定的损失,例如,会失去一些升迁或其他机会。当然,如果付出这些成本得到的未来收益要大得多,复读就理性了。但必须记住的一点是,成本是现在付出的,收益要在未来才能得到。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复读并没有可以万无一失的收益。 (2)精神(心理)机会成本,高三复读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其中他们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因子明显高于应届毕业生,且差异显著,即复读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明显低于应届高中毕业生。经历再一次的高三,对复读生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对复读生的心理发育并没有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读同样的损失了原有的精神机会成本。就像我那些参加复读的同学,他们介于高三生和大一新生中间,但却跟着两个群体在精神面貌上有很大的差异,他们高四一年走过来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朝气。 (3)其他机会成本分析 能否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危险系数。复读的结果未必会如人所愿,甚至是极少如人所愿。大多数的复读生在进入大学后,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并很大程度上抱着对学习和生活不满的态度,最终的结果便是:或许这些复读生达线,但是这却不等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同时,我们也看到,通过观察每年入学的新生当中所占的复读生的比例,你会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应届生,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他们也有着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如果说你通过复读再次落榜,你会怎样,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吗?而且同时,你的成本不单单是复读的学费、生活费和宝贵的时间这样简单,更重要的还包括机会成本------你原来放弃的大学学习或者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你能赚到的工资。 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但对以后参加工作影响的危险系数。即使你侥幸进入了名牌大学,成绩却排在最后,始终忍受着很大的压力学习,这样又有意义吗?而且成绩排在最后的最终结果或许就是毕业找工作时,企业根据你的成绩结果而拒绝了你投放的简历。不要以为“考入名牌大学,就有了一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再好的大学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而且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你复读了两年,最后找工作时却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找不到工作,你还会选择当初的复读决定吗? 不管你成功与否,你为复读付出的代价都是沉重的。复读耽搁了你的年龄,葬送了你的青春年华,我们不是都在说,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为什么你还要为你的无意义的事而浪费你的时间呢?即使你竭尽全力考上了你所希望的大学,在大学里比你优秀的比你年龄还要小的人比比皆是,你难道不为当年的选择而后悔吗?我一个应届生现在在学校看到那么多能力比我强,年纪比我轻的人我都感到压力很大,我想复读生对此应该比我更敏感。进一步说,你到了你所想到的大学,就证明你日后工作能力比别人强,你的人生比别人幸福吗?如果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以是否考取了名牌大学来作标准,你是否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太低下了呢? 从我身边曾经复读的同学身上可以看出,复读之后的人基本便是在班级中年龄基本上是最大的,可能在未来的一些工作中,有很多年龄限制的规定,因此,他们便失去了很多本来可以工作的机会。而且在心理上来说,感觉他们少了年轻人应有的激情,一个个对周围事物变得有些麻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复读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复读生因此放弃了很多东西,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复读的机会成本究竟有多大,应当视个人情况而定。 生活中的机会成本无处不在,希望我们都能选择做机会成本最小的选择并做到最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3b98bdc77da26925c5b0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