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价格分配:指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发生背离,直接影响到交换双方占有国民收入份额所形成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社会产品的总和。 公共产品: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 外部性:又称外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满足实现职能的资金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由国家集中掌握的货币资金。 预算收入:指统一纳入国家预算、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实行规范管理、由各级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 预算外收入:指各级政府根据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采取收费形式而形成的专项资金或专项基金。 债务收入:即所谓的借新还旧,就是国家通过发行新的债券为到期债券筹措偿还资金。 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规费收入:指国家机关为居民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税收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按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税利分流:国家将企业利润中凭借政治权力应征收的所得税和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应获得的利润分渠道征收,并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的利润分配制度。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直接税:指税负由纳税人直接承受而不转嫁于他人的税种。 间接税:指税负能由纳税人转嫁于他人承受的税种。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免征额:是指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对象征收的各种税的总称。 所得税:以各种所得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各种税的总称。 增值税:是以商品流转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消费税:以某些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营业税:指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企业所得税:以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指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由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所形成的财政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组成。 公共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投入资金用于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购买行动。 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其反映着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年度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预算年度:又称财政年度获会计年度,是编制国家预算时规定的收支起止期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56afb7ad02de80d5d8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