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迷园》 随笔

时间:2022-07-20 00:3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迷园》中“迷”的色彩

中文摘要

八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李昂,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具有深沉的社会主题。她在作品中借助于主人公婚姻爱情故事,紧紧抓住与妇女关系最大、影响妇女命运最深的从各个角度加以深度开掘,表现强者对弱者的掠夺,无情的揭露和痛击封建势力对女性的摧残。《迷园》是她的一部长篇小说,素来以其中浓厚的女性意识为评论家所关注。我读这篇作品,在为关注女性的严肃命题所吸引的同时,也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于主题的抽象和归纳,我是从小说的写作手法入手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主要采取细读、举例的方法来对《迷园》进行简要分析。第一部分,从题目入手。简单介绍下这部小说作者对于的气氛营造。第二部分,分析作者对于自然事物的描写和铺渲 。走进文本,举例说明植物的象征意味。第三部分,的进一步营造和迷园的涵义即-- 时间的撕裂和拼凑。第四部分,我将做最后的分析。

本文以李昂的《迷园》为中心文本,其他文献为参考。 关键词:李昂; 举例;渲染;主题

引言

李昂(1952)台湾当代著名小说家,原名施叔端,台湾彰化鹿港镇人,台湾著名现代派作家施叔青之妹。台湾中国文化学哲学系毕业,美国奥立冈大学戏剧硕士,后任教。17岁发表处女作《花季》,涉及性意识性心理的禁区,从此其作品多以两性关系为题材,深入探讨妇女命运、人性的解放及其与社会文化道德的关系等问题。 著有小说集《混声合唱》《鹿港故事》《人世间》《她们的眼泪》《爱情试验》,中篇小说《杀夫》1983年,成名作,自此李作成为畅销书的一部分)《暗夜》,长篇小说《迷园》,专栏集《外遇》《女性的意见》等。李昂的求学时期恰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台湾西化时期,因此其作品中有强烈的西方现代意识,被视为台湾新世代代表作家。

本书讲述了在一座历时两百多年的古老园林-「 迷园」里,鬼魅般的纠缠着一个与海盗,唐山小妾,朱家先祖立谱归宗与败亡的毒誓。 到了二十世纪,到了七十年代历经了台湾的政治变局、历经了台湾新开展的工商业社会,复了这座园林的,是朱家的后世子孙-朱影红,以作为女子激越的热情与痴迷,她挽救了「 迷园」,也印证了那古老的家族毒誓....

(一)入题

《迷园》这部作品在文字的表里之间,都在营造着一种的色彩。而这个字的出现,也有62次之多,这在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作者着意于的气氛的营造,也在另一个侧面说明,小说的主题和迷园紧密相连。我们对于这两个问题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分析作者对自然界事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与铺渲,一种则分析她对时间的撕裂与拼凑。

(二)

对于自然事物的描写和铺渲


作者如何营造的氛围和感觉的呢?《迷园》这部小说难读,因为它本身就是迷园。读的时候,总会让人感到一种迷失的情绪和氛围。这和书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是分不开的。在现代小说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作家们越来越善于节省笔墨,用精练的语言来叙说故事。而像李昂这种对于自然景物用细致的笔触来描绘的做法,自从现实主义小说不受欢迎之后,已经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尝试了。这种《迷园》里完全的充斥着的尝试。这种尝试是为了营造一种的感觉。可将这种尝试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植物的刻画,一类则是对于天气的描述。

李昂在对植物的刻画上费尽了心思。十万字的小说,单纯对于植物的刻画就有二十多长段。植物在营造的氛围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就体现在菡园里。这个园子的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了那一园疯长的植物。小说中有一部分写到了女主人公朱影红的父亲要烧园,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那林投树身粗壮,枝叶四伸,厚实含浆的长条硬质叶片边缘,还密列十分粗大的尖刺,愈发显得张牙舞爪,无从近身,极为粗砺荒蛮。这一段里明确的写到,菡园里的各式草木,将菡园围起来,成为一个绿色的迷梦。菡园里面的建筑和草木足以让所有的陌生人迷路,就连熟悉空间的林西庚也不例外,因而它被称迷园毫不为过。这让读者感到一种方向上的

其次,描写植物,自然并非单纯的为了一个园子,在描写园子里的植物时,也表达了人物的状态,延续了全文情绪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的情绪,无疑也是充满着的意味,是不清醒同时也是不清晰的。李昂在安排母亲去世之前这样写道:草木日日夜夜肆长,恣意漫发,蓬勃兴盛的抽长蔓延,而且,很快就积累大量的落叶。常绿的台湾中部,每个季节草木都在旺盛的生长,甚且秋冬也不间断,无时无刻都有叶芽抽出,不几天长成叶片,掉落,再抽芽,一年四季不断,便永远见到落叶。落叶不论春夏,无关晴雨,在更替中永无止尽的絮絮飘落。

这几段对于植物的描写,充满了一种死亡的气息。无论是大量的落叶,还是不见阳光的青苔,或者是枯死的莲荷,都传达着一种悲伤,让人心里怎么也舒服不起来。这种对死亡气息的散发,李昂是用一种散文笔调来完成的。在这里,这种情绪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同时,李昂刻画植物有一种特点,就是喜欢写它们疯狂的生长状态。它们的疯狂,正是对美好事物的侵占。也是对于园子中那几条苍白生命的反衬。在植物的疯狂生长中,悲伤和压抑的感觉无疑被强化了。

第三,李昂笔下的植物,在特定的条件下,有一种象征意味。这种象征意味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使得作品在表达主题方面,可以从容不迫。这也一种《迷园》的一种即主题表达的象征性和朦胧性。像文中提到的菡园中种植的几株苦楝树。



(三)

时间的撕裂和拼凑

的进一步营造和迷园的涵义。李昂在作品中对于时间概念的运用手段,其实并不复杂,但是,用这样一个不复杂的手段,去表达一个复杂的主题,这就使得分析这种手段成为了必要。

综上,讨论了《迷园》中的氛围和情绪的营造。作品虽然充满了的感觉,但是通过时间的压缩,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出事件的脉络。



(四)最后的分析


李昂并没有给出我们走出迷园的路径。但是,父亲的信里有意无意提到的几句话,却点明了李昂的用意:人生繁华易于看淡,如果连苦都可以参透,这人生还有何求你看天下变数无尽,人生爱恨能不执著,或者才是海阔天空罢欲望是得不到的虚幻,应该看淡人生,繁华终将落尽。因书中多写性爱而备受争议的李昂,这部书中也屡次提到了性。或许这也是现代社会欲望的一种代表。李昂的笔下,她借助性,警示了现代社会中深陷欲望迷园的人。你看朱影红费尽心思得到了林西庚,最后却突然发觉:在她身上的男人,竟是不能的。鲜明的显示了本文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寻求。

结论

世纪年代台湾文坛并起,且许多女作家风靡大陆文坛。大批作家登上舞台,而作家李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李昂对当代女性在情欲与成长、性爱与爱情、忌与放恣等方面的表现做了全面地洞察与剖析。对她们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三方面遭受的压抑做了深刻地反省。

参考文献 1982 《爱情试验》,台北:联经。 1982 《杀夫》,台北:联经。 1984 《她们的眼泪》,台北:洪范。 1985 《花季》,台北:洪范。 1985 《外遇》,台北:时报。 1986 《走出暗夜》,台北:前卫。 1987 《猫咪与情人》,台北:时报。 1988 《年华》,台北:洪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e9f1097cd184254a35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