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3加3个3等于8个3》教学随笔 近期,正好轮到我上周祖康老师带教的课,我准备的内容是《5个3加3个3等于8个3》,起初我对于这个教学内容的思考很简单,我认为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的时候,就对“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的形式有所接触,所以只需要圈圈画画就能完成书上的练习题。然而随着一次次的试教,每当课堂推进遇到困难时,我就发现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通过补充、删减、修改部分教学环节,我对于知识点的内涵也把握得更准确,更贴合学生的理解,使得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下就从教学设计上简单谈谈收获。 (一)建立表象和内在联系的沟通 初次设计 最终设计 【我的收获】 最初,我在设计的时候,我考虑到了这是两种思考的方法,大多数学生不能想到用两种方法,尤其是先计算出总份数,再求总数的方法。然而作为本节课最核心的内容,不是仅仅让学生感受有这样两种独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两种方法沟通联系,明白5个3+3个3是怎么过渡到8个3的。 学生最容易发现的就是它们计算出来的答案相同,这能从表面上使得两个式子能用等号勾连起来。然后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式子的内在含义,追问学生“为什么份数可以相加?”学生就能关注到“因为每份数相同”。自然而然,学生就能理解,当每份数相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份数相加,再求总数。 作为老师,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停留在知识很表面浅显的层面,要学会挖掘知识点的内涵,特别像这样,作为一个乘法分配律初次感知的课,一定要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完整呈现给孩子,让他们明白来龙去脉。 (二)创设思维冲突,打破思维定势 练习1(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第一题每份数放在乘号后面,第二题每份数放在乘号前面,到底怎么找到每份数? 生:8出现好几次,说明把8看做一份,8x3就是3个8。 师:看来每份数不一定都在乘号的后面,下一题你能快速找到每份数是几吗? 练习2(教学片断):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学用我们学的本领来解决问题,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他们都说自己的做法对。请你做小老师,你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生:小胖做错了,小丁丁做得对。小胖算了5X7,可是题目里没有5个7。 师:这道题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把份数相加? 生:每一份的数量不一样。 师:看来,只有每份数相同时,我们才能把份数相加,再计算出结果。 【我的收获】 本节课核心内容的教学中,容易给概念不清孩子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一是他们会很表象地认为”5个3”必须写成“5x3,很机械地记忆乘号前面表示份数,乘号后面表示每份数。二是他们认为任何题目都可以想把份数相加算出总份数。 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思维的定势,老师有必要留意学生间存在的思维差异,甚至有时候要创设一些思维冲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巩固知识点。因为需要创设思维冲突,所以老师需要智慧设计练习,在练习中呈现难度梯度和层次差异。虽然学生只是做了一道题,但是能带出一串的题型,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综合效能。思维碰撞中,一次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内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灵活运用知识点 练习3(教学片断): 师:13x5表示什么意思? 生:13个5。 师:13个5,这个份数太大了,我没法用乘法口诀计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生:13个5可以分成10个5加3个5。 师:你真棒!今天我们学了几个几加几个几,现在你还能倒过来,把总份数分拆成小的份数。 【我的收获】 13x5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计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把这样一个算式放在应用的情境中,赋予它“13个5”的含义,学生就能借助几个几的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都是单向的理解“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其实还可以逆向思维,把“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学生能够做到灵活使用,也就掌握了几个几相加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0544b9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