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信息洪流,我们该持何种态度?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各种“效应”。下面列举了几个“效应”: 戈培尔效应:来源于纳粹铁杆党徒戈培尔,他负责纳粹党的宣传工作,他说过“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权威暗示效应:一位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读了这几个“效应”,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次作文材料所给的真实情境是,列举了生活中人们总结出的几个“效应”:戈培尔效应、晕轮效应、权威暗示效应和美即好效应。这几个效应都会造成人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认知障碍。戈培尔效应警示我们,面对纷乱的信息,不盲从,不轻信,要能够剥去谎言华丽的外衣,辨伪而存真。晕轮效应启示我们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谨防认识片面,要全面看待问题。权威暗示效应说明了尊重权威,更要听从真理的重要性,不要迷信盲从,要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美即好效应说明了不可以貌取人,不要以偏概全的道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要辩证看待问题。写作时要从材料所给的“效应”出发,谈自己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几个“效应”,目的是为了引出写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立意时要把材料所选的“效应”现象和中心话题联系起来构思行文。不可只谈“效应”,不谈“态度”;也不可只谈“态度”,不谈“效应”。 3.价值取向的限制。从材料中“纳粹铁杆党徒”“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误认为”等词语可以看出,本次作文所给的“效应”具有共性,都是不良“效应”,都会影响人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正确认知。对此,考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写作任务明确要求写“应持的态度”,因此立场要鲜明,态度要明确。 4.文体限制。材料要求考生谈谈“认识与思考”,考生可以自主确定文体,但议论说理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四个效应展现了不同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效应为基础确定立意。可以否定戈培尔效应,谈要剥去谎言华丽的外衣,辨伪而存真;可以否定晕轮效应,谈谨防认识片面,要全面看待问题;可以否定权威暗示效应,说明要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道理;可以否定美即好效应,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看待问题。四个效应各自代表不同的角度,写作时组合的方式也有多种,因而写作角度是多元的。 2.素材的选用是开放的。行文时除了可以引用所给的材料,还可以联想其他相类事例,比如三人成虎、掩耳盗铃、坐井观天等故事所反映的道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谣言满天飞的现象,如何看待青春偶像及明星人设等,写作时可以根据所选角度与需要选择使用。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意识。材料给出了生活中人们总结出的几个“效应”,由此引出写作任务:谈谈考生“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有的态度”。所给材料中的几个“效应”有一个共性,即都是不良“效应”,都会影响人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正确认知,从而构成认知障碍。对几个效应的正确认知是立意的基础,综合几个“效应”的含义可立意为: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尊重权威,更要听从真理;理性辨别,摒弃偏见;剥去谎言外衣,辨伪而存真等。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理性对待外界信息。 2.拂开乌云见月明。 3.莫让效应掩盖了真理。 4.以理智态度邂逅大千世界。 5.悲兮人云亦云,乐兮慎辨笃行。 6.擦亮眼睛,看清世界。 7.乱花迷人眼,求实得真知。 8.于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 9.理性认知,敢于质疑。 10.莫让效应失理性,对待信息不盲从。 …… 偏题立意: 1.实践出真知。(偏离题意,题目并未谈及“实践”) 2.理性是一道光。(空谈“理性”,未点出是面对外界信息的态度) 3.小议效应。(就事论事,未突出中心任务“面对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太过空泛,没有针对性) 5.态度决定高度。(偏离写作任务,未点出“应持的态度”是什么) …… 范文展示 悲兮人云亦云,乐兮慎辨笃行 一考生 材料中,提到凡此种种的效应,表现的都是一种从众思想、一种误判信息和那背后的不笃定。在我看来,惟有慎思明辨笃定笃行,方能抵御外界虚假信息,进而获得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慎思之,保持独立思考。 迈克尔·杰克逊曾说:“印刷成文也不代表它就是真理。”而戈培尔效应通过重复不断地给人们灌输思想,摧毁意志,达到“三人成虎”的效果。这不得不让我想起经济学中的广告,不少广告商花费巨资来打造品牌,恰恰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依靠“重复”来洗脑。传销组织不也是如此吗?依靠的就是那所谓“无懈可击”“无可挑剔”的完美宣传,运用反复强调来达到“赚大钱”的宣传目的。可怕的是,现实生活中,“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自然,骗子洗脑的信息就会铺天盖地,让人难以辨别真假,此时就更需要我们拥有独立思考这尤为重要的品质。 醉心于思考,就有了梭罗瓦尔登湖旁那千回百折的低头深思;潜心于思考,就有了鲁迅先生那深入浅出、入木三分的冷峻言论;热心于思考,就有了张伟丽那智慧型拳击女王……保持独立思考,使他们一骑绝尘,超凡脱俗,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之事,达到令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笃定之,杜绝迷信盲从。 堂吉诃德曾说:“人们证明你写的是谎话,也不能剁掉你写下这句谎话的手。”可见权威的话影响之根深蒂固,只有勇敢者挺身而出,才能拨乱反正,去伪存真,创造真正的历史。苏格拉底曾拿一个假苹果让学生嗅香味,在他人声称“空气中弥漫着苹果清香之气”的时候,柏拉图毅然决然断定“闻不到”。勇于挑战权威,敢于与众不同,最终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笃定,于是有了日本演奏家小征泽尔“乐谱错了”的质疑;笃定,于是有了钟南山批驳爱丁堡大学教授错误公式的自信;笃定,于是有了汪勇在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笃定,是战胜权威的最后一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之石。正如普朗克所说:“发现,要么荒诞不经,要么惊世骇俗。”笃定之,相信自我结论。 笃行之,勇于投身实践。 陶行知先生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论是“美即好效应”,还是“晕轮效应”,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一个肤浅阶段,就轻率下结论,草草了事。而唯一能避免于此出错的方法莫过于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就外貌而言,古人告诫我们:“莫要以貌取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日久见人心”。这些人生格言恰恰是从人与人相处的点滴实践中得出的经典结论。世事繁杂,更需要我们笃定笃行,方能小心驶得万年船。 醉心于笃行,有了钟南山院士在自己身上做人体实验的壮举;投身于笃行,有了屠呦呦奶奶成功提取青蒿素的践行;热衷于笃行,有了伽利略比萨斜塔那举世瞩目的实验成就……秉持“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态度,保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做法,留下精耕细作的足迹,开出筚路蓝缕的道路,使他们到达“灯火阑珊处”的惊世辉煌。 保持清醒,当慎辨笃行。如此,方能在风起云涌之尘世,完美避开所谓“效应”,守得云开见月明。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中心突出,拟题新颖、典雅,抑扬之间表明自身立场。使用三个分论点结构成文,脉络分明。行文中,迈克尔、梭罗、陶行知、堂吉诃德、普朗克等人物或引用或举例,信手拈来,积累丰厚。语言掷地有声,体现出较好的写作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eeef50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