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诗中的乡梦意象 摘 要:乡情是人类吟咏不衰的主题。唐代是乡情“大爆发”的时代,其来势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其各代所不能及。唐代的诗歌成功地记录了陷于乡情中的唐人的生存实态,而“乡梦”意象则是唐人表现乡情的最好载体。唐诗通过乡梦意象的营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唐人乡愁的浓重,乡梦意象是我们洞悉唐人乡情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唐代 怀乡诗 乡梦 家书 梦是“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中残留痕迹的再现”, [1] (P.301 ) “梦”来自人之“想”,但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会在梦中出现,因而人们会因梦而喜,也会因梦而悲。神秘的梦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早在周代,人们不仅为梦做了分类,即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2] (PP.653-654 )还为此设立了占梦之官——“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3] (P.1773 )其后,文人们也因“梦”特殊的产生机制和其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在诗歌中多有提及,以至使梦成为一种重要的抒情意象,借以表达诗人的种种情感意绪。 唐诗中的“乡梦”意象不仅数量多,蕴涵着独特的审美意蕴,而且在前代的基础上也有了更大的创新。虽然描写乡梦,但却不侧重于描写梦中的详细情景。唐人在其怀乡诗里对乡梦做了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为“梦中还乡” “梦不到乡”。 一、 梦中还乡 “梦中还乡”,是诗人借乡梦意象抒发怀乡之情时最为普遍的形态,也是唐前怀乡诗中乡梦意象营造的唯一形态。《诗经·邶风·泉水》中卫国女子思念家乡时即有“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虽未直接提及乡梦,但“靡日不思”正见其日思夜想。其后谢朓的“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和别沈右率诸君诗》),徐陵的“回首咸阳中,唯言梦时往”(《陇头水》),苏子卿的 “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南征诗》),都以梦中还家的形式抒发了故乡之恋。而庾丹的《夜梦还家诗》中“归飞梦所忆,共子汲寒浆。铜瓶素丝绠,绮井白银床。雀出丰茸树,虫飞玳瑁梁。离人不相见,争忍对春光”则描写了梦中还家的具体情状。唐前以梦为意象抒发乡情的代表作品当推鲍照的《梦归乡》,诗人不仅交待了乡梦的缘起,而且描述了梦中归乡后的情事:正当妻子当户而织的时候,诗人不期而至,于是两人互相倾诉别后的思念;随即描写了诗人与妻子度过的美好时光,其中 “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这一小夫妻间的情趣描写把归乡后的快意推向高潮。更为重要的是,鲍照还描写了梦醒后的失落和怅惘,这些都为唐代怀乡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唐诗也多有对“梦中还乡”的描写,如项斯的《宁州春思》: 失意离城早,边城任见花。初为断酒客,旧识卖书家。寒寺稀无雪,春风亦有沙。思归频入梦,即路不言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aca797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