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恒兀兀以穷年”新释 作者:匡华 易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6期 摘 要:韩愈先生的《进学解》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恒兀兀以穷年”一句中“兀兀”一词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被解释为“劳累的样子,”笔者认为不妥,应解释为“勤奋刻苦的样子”。 关键词:兀兀;进学解;新释;勤勉 作者简介:易媛(1994-),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辞典学、词汇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收录了唐韩愈《进学解》一文,该文假托向学生训话,诫勉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与提高,学生提出疑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是一篇著名的解嘲文章。课本注释将“兀兀”解释为“劳累的样子”,细细品读,我们发现这种解释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兀兀”从构词上看是一个叠音词。所谓的“叠音词”是指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的作用有二。一为状物,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夭夭”描绘的是桃花开放的美盛貌,“灼灼”描绘出了花开鲜艳的样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的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亭亭”形容了女生美好的样子。二为拟声,如:“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霍霍”是模拟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4]”“瑟瑟”模拟了雪花飘下的声音。以上四例中叠音词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重叠音节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课本中的“兀兀”是对前句“焚膏油以继晷”的状态进行描绘,将其解释为“劳累的样子”似乎认为“焚膏油以继晷”这样的行为不是自愿而是被迫而成的,与标题“进学”似有不合。 结合上下文来看,“恒兀兀以穷年”在文中的前后文是“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也。”由此可以看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两句是为了解释“勤”字。如果按照课本注释“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就这样劳累地度过一年”,似乎与“勤”没有什么关联,实为不妥,而将其解释为“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cc518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