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习语之比较 作者:刘 芹 董彦屏 梅琼慧 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8期 刘 芹 董彦屏 梅琼慧 内容摘要:动物习语广泛地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中,并且二者出现了许多类似和不同的地方。本文对这些方面从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和阐释:(1)为喻体同,喻意不同;(2)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3)为喻体与其对应的喻意都相同。进而讨论了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习语 英汉 比较 一.前言 语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支奇葩。习语的意义不能由习语中的某个词来推测整个习语的意思,也就是不能断章取义。它指的是为表达某个意义而固定组合在一起的一组词,它主要包括俗语、成语、谚语等。习语在不同文化之中都有体现,当然也体现在英汉语言之中。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这是因为习语的特殊性,它不仅承载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是这个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英汉习语之比较可以探索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诞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及后续发展的轨迹。 二.英汉动物习语之比较 (一)喻体同,喻意不同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习语喻体同,喻意却不同,比如有关狗的习语。英语国家的人对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把狗当成宠物,当成家庭的成员,所以狗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赋予了狗许多美好的寓意和情感,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表达了喜爱之情,没有厌恶憎恨的情感。如: top dog表示的是“优胜者”,lucky dog表示的是“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its day表示的是“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等等。 与英语动物习语相反的是,狗在汉语习语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狗在汉语习语中丝毫没有得到偏爱,反而赋予了它丑陋,自私,无耻等贬义。所以但凡涉及到狗的汉语习语,都有被侮辱的感觉。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很多关于狗的习语,如:狗崽子,狗腿子,猪狗不如,狗急跳墙,走狗,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等。 (二)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 "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是英汉动物习语中的第二大特色。它要表达的是用不同的地位来表达相同的喻意,这种现象在英汉动物习语中有很多体现。 例如,狮子在英语中的用法与老虎在汉语中的用法非常类似,因为二者在生活都有类似的地位。比如用a donkey in a lion’s hide来表示“狐假虎威”之意,用 a lion in the way 来表示“拦路虎”的意思。可见狮子在英语国家被认为是百兽之王。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人一直把老虎认为是百兽之王,因为有人认为老虎头上有个“王”字,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动物之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狐假虎威,虎视眈眈,虎背熊腰”这些动物习语都表示老虎的凶猛和威风,也是"喻体不同,对应的喻意却相同"的很好的体现。还有其他的例子。如:英语中用“绵羊”来代替汉语中的“马”,表示“害群之马(a black sheep)”。用“兔子”来代替汉语中的“老鼠”表示“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等许多例子。 (三)喻体与其对应的喻意都相同 在英汉两种动物习语中,还有许多习语存在喻体与喻意都相同的现象。这可能和这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比较类似有关。比如狐狸这种动物,它在中英两种文化中都被冠上了狡猾的标签。所以中国人会说“如狐狸般狡猾”,英语中也有“as cunning as a fox”这种非常类似的表达。同样,对于速度慢的动物,蜗牛就成了代表。汉语习语里会用“像蜗牛一样慢"来对照英语习语里的"at a snail’s pace"这个表达。 三.动物习语在英语和汉语中异同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的异同 英汉动物习语的不同和其生活环境的异同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中国和英国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在生活中出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动物在其中也起到不同的作用。英国人的生活中,面对海洋,生活中的渔业就很发达。人们也由此创造出了与"fish"有关的许多习语。如用a queer fish来表示“性格古怪的人”,用a cold fish来表示“冷酷无情的人”,用a big fish来表示“要人”,用as mute as a fish来表示“噤若寒蝉”,用not the only fish in the sea来表示“多的很”,用only a small fish来表示“只是个小人物”等等。而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牛"在生活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许多习语将"牛"纳入其中,如犟牛,牛脾气等等。 汉语习语经常用"泥鳅"来比喻"圆滑的人",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泥鳅很多。而英语国家则不同,他们没有泥鳅,但鳝鱼这种动物却很常见。所以他们就把汉语中"圆滑的人"表示为"slippery as an eel"。尽管东西方生活的生活环境有差异,但人类都有人类的共性,这些共性使得动物习语的表达也有相似之处。 (二)认知方式的异同 由于文化不同,英汉两个民族对同一动物形成的比喻义的认知方式也有差异,从而造成了用不同的动物来比喻相同的意思,如用a drowned rat来表示“落汤鸡”之意。但由于两国文化的互相融合,英汉动物习语中也体现了出来。如要表达“外强中干的人”,英汉习语里都用了"paper tiger(纸老虎)"这种表达。而英语中的"crocodile's tears"也走进了中国的习语,被国人译为"鳄鱼眼泪"。 认知方式的不同还体现在,用不同的情感态度来对待同一种动物,这样创造出来的习语也会有所不同。如中国人历来都把自己喻为“龙的传人”,所以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民族的象征,更是被赋予了很多积极的情感。所以望子成龙,生龙活虎,画龙点睛,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这些和龙有关的词都表达出了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态度。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却把龙当成邪恶的,罪恶的代名词。类似的是,对于猫头鹰,中国人认为它是不祥之物,而英语国家的人却认为它是智慧的,赋予了它褒义的代名词,这才有了"as wise as an owl"。 四.结语 总体来讲,动物本身没有好坏,是人们赋予了它们褒贬之意,这是和不同的民族的生活环境,认知方式,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相关的。之所以要进行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是要让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时,也要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的互相融合。 参考文献 [1]Brouka, Milada. Idioms for Everyday Use [M]. Lincolnwood: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95. [2]Seelye, H. Ned. Teaching Culture[M ]. Lincolnwood: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84. [3]Yang Shenglan. The Cultural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 J] . 语文学刊, 2008( 10). [4]张镇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5]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介绍:刘芹,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和语言文化学;董彦屏,昭通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文化学;梅琼慧,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ee51ca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