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芒种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芒种农事活动 芒种,是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此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1、忙夏收 是由于麦已成熟,若遇连雨天气,甚至冰雹灾难,会使小麦无法准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必需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2、忙夏种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冬小麦产区正处在紧急的收获季节,而晚谷、黍、被等农作物则是繁忙的播种时候。由于夏种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生长期有限,为了保证到秋霜发生前收获,须尽最提前播种或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最,所以,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 3、忙夏管 是由于“芒种”节气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人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否则,病虫草害、干旱、渍涝、冰雹等灾难同时发生或交替消逝,春种庄稼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芒种节气,中国大江南北的农事活动假如用一首歌谣来概括特点,那就是:“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打快收快入仓。夏播作物抓紧种,田间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节到。暴雨冰雹要预防。” 芒种气候特征 每年6月6日左右即芒种节气,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樱等。由于我国地域宽敞,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上升,进人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天气特殊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 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行送”的说法。此话告知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由于夏季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布满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委靡不振,也就是夏天我们常见的懒散。 芒种的风俗习惯 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头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进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谢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见。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2、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伴随,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3、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季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进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自然 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退疲乏、美容、调整酸碱平衡,增加人体免疫力等独特养分保健功能。但是,新颖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ef1831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