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山姜叶抗阿尔兹海默症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叶的化学成分组成并在细胞水平考察艳山姜叶化学成分对神经炎症的作用。基于分离所得化合物结构,以控制Aβ水平为目的,寻找靶向Aβ产生途径的潜在靶点并筛选出可能的AD治疗先导化合物。 方法:(Ⅰ)艳山姜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大孔树脂(HP20)、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D/2D 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Ⅱ)以Aβ42诱导的小鼠脑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神经炎症模型,使用MTT和ELISA分别考察分离所得化合物对BV2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该炎症模型中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 (Ⅲ)以Aβ产生途径中的相关蛋白为潜在靶点,使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活性单体化合物靶向该途径可能的作用靶点。基于受试化合物结构,考察单体化合物是否能够与Aβ产生途径的一个或多个靶点结合。 结果:(Ⅰ)从艳山姜叶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极性部位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二氢-5,6-二去氢醉椒素(1)、紫云英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1,2-di-O-octanoyl-3-O-(6-O-α-D-galact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yl)-sn-glycerol(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5)、Uvangoletin(6)、小豆蔻明(7)、Yangonindimer A(8)、1-p-Menthene-3,6-diol(9)、β-谷甾醇(10)、Anibadimer A(11)、Lapathone(12)、2’-羟基-4’,6’-二甲氧基查尔酮(13)。 (Ⅱ)化合物7可提高小鼠脑BV2小胶质细胞在Aβ42诱导的神经炎症模型中的存活率,化合物13显著提高小鼠脑BV2小胶质细胞在Aβ42诱导的神经炎症模型中的存活率。此外,化合物7和化合物13分别下调TNF-α与IL-1β水平从而抑制Aβ42诱导的小鼠脑BV2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 (Ⅲ)分子对接结果发现化合物6,7,12,13均通过疏水力,范德华力与Aβ产生途径中的APP的N端切割酶BACE1上残基相互作用,最终在BACE1活性口袋通过氢键形成复合物,且具有2’-OH和4’-OCH3的查尔酮或二氢查尔酮均通过2’-OH作为结合位点与活性口袋中的同一苏氨酸残基(THR279)结合。结论:(Ⅰ)以研究艳山姜叶化学成分为目的的分离提取实验发现,化合物3-5、9和11为首次从艳山姜中分离得到。 (Ⅱ)活性筛选试验结果提示,化合物7和13作为艳山姜叶抗炎物质基础中活性成分发挥作用。(Ⅲ)分子对接试验结果结合活性筛选试验结果,提示可选择化合物6和13作为潜在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57404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