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同步练习1 一 根据以下材料,说说作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是什么,你对这意图是怎样理解的。 1.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已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2.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 3.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
TXT/PGN>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俄文译本<阿Q正传> 序》)
二 根据小说情节,概括阿Q的性格特征。
三 参考下面一则材料,说说小说中(重点是结尾几段)作者对“看客”的态度。
鲁迅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示众》等)中有大量写“看客”的文字,借以批判国民劣根性。课外重读这些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看法。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h* s),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编者注),他们就看了滑
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四 作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说,他创作这部小说,经历了由“开心”到
“不很开心”到“认真”的过程。读者阅读这部小说,也会经历一个由乐到悲的过程。反复阅读作品,参考下面摘录的王冶秋的“读书随笔”,说说你对这部小说笑中含泪的艺术特色的体会。
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 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 第二遍:才咂一点不是笑的成分; 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 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 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 第六遍:阿Q还是阿Q;
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要和你“困觉”; 第八遍:合而为一; 第九遍:化为你的亲戚故旧; 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 十一遍:扩大到全国;
十二遍:甚至扩大到洋人的国土; 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 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 ……
五 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就此展开讨论,然后写一篇短文。
六 将这部小说的某个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表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deaf5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