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件小事教学设计 1 课题一件小事文体散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懵懂、荏苒、惶急等词语的音形义。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人物心理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的精彩绝伦的人物心理描写。2.体会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拾荒老人的人性美。 2.体会人间真情,信任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精彩绝伦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运用“批注式阅读法”预习本文。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批注式阅读法”来预习本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 1、观看超短片百度视频“绿豆蛙公益系列《一件小事》”; 2生活中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小事。有些小事酿成人间悲剧, 有些小事促教我们健康成长。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件小事》,文章描述的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人力车夫的一件小事,表现了鲁迅对下层民众朴素而深沉的爱。 3、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文章《一件小事》,看看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检查预习) 1、积累:词语的音形义。(幻灯)出示“懵懂、荏苒”两词,读准,解释。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得到“尊老也要爱幼”的传统道德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件小事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准备好《一件小事》文本。分别由 2个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词语。 教学设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小事?这件小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是谁?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呢?(明确)围绕一枚五角硬币而发生的一件小事。 3、简单谈谈读完本文的感受。 三、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一)对比阅读:“我”的恶心心理和拾荒老人的人性光辉 1这是一件发生在我和拾荒老人之间的小事。我的心理是怎样的?在整个事件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用文中的词语表达,方法:找到相关的段落并读一读,想一想。) (恶心:小心翼翼——警惕、紧张——气急败坏——讶异、狐疑——惊慌失措——惊奇、不安、惶急) 2、拾荒老人是个怎样的人?(1)最初我心中的形象:高危人群、老例、自说自笑 (2)面对一枚五角硬币:老人有何行动?(重点读10,12,13,14段)。引导学生品味“颤” “捡”“捏”“走”“放”等动词和唯一说过的一句话“你的。” 注意每一个动词前的修饰语) (二)关于首尾呼应的手法。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有一件小事,却 时不时的会从我的尘封的记忆里蹿出来,来到活跃着的思绪里面,给我的恶心以警醒, 以及对人性的希望”。这样写重复啰嗦吗?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第4段说“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事,给了我信念的力量”,结尾又说“这样的一些小事,这样的一些小人物,„„使我一直保存着心底的那份信念的力量”。大家谈谈,作者反复强调的“信念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曾在《一件小事》的结尾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学生一齐回答:什么小事?时间、地点、人物;点名回答: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请2位学生谈谈感受。1学生用3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这件小事的经过并找到主要的描写“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段落; 2、找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汇报;3有感情地朗读第 7,12,13段等。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10,12,13,14段),抓住动词来品味。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结构上(写作手法):前后呼应;内容上:强调了我在这件小事上获得的 教益。学生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一种让你能坦然和自信的力量。) 2信念的力量就是学会信任他人;人性的魅力就是道德的力量。 教学设计 3 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这件小事教会了我们信任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五、拓展迁移 如有时间可以讨论天津的“许云鹤案” 课件内容 教后小结 普通人 ___________梁晓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文的学习与体验,增强高中生做人与做事的思想、职业素养 2、培养提高初中生阅读、思考与叙述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1、培养初中生对“父亲”等给予自己重要影响的任务的描摹、刻画能力 2、培养初中生对“普通人”富有个性的感悟理解 学习过程:一、关于作者:梁晓声,男,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汉族。原名梁绍生。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当过知青,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 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 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二、通读全文思考(初步体验) (1)本文明明写的是“我的父亲”?为什么不用“我的父亲”为题?作者把文章标题写成“普通人”有什么特殊意义?提示:作者实际些的是我的父亲的演员生涯,要突出的是他的普通身份、普通人生,但在普通之中却有着一般人难有的认真和执着性格。作者用“普通人”一词,一方面表现父亲身份的普通平凡,另一方面又赞颂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认真执着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对像父亲一样的所有的普通人的赞颂。 (2)说说你对自己父亲有什么印象和评价?梁晓声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学生自由发言,力求言简意明。(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父亲呢?你觉得他最想突出父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16f3e3b0717fd5370cdc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