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广的评价

时间:2023-09-23 03:4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飞将军-------李广

秦时明月汉时光,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小学时就学到了这首描述李广的诗句,可以看出李广真是名副其实的“飞将军”

西汉名将李广于公元前119年出生在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他的祖先李信是秦朝有名的将士。李广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后要百家卫国的志向,因此,他从小就开始练习射箭,后来就拜了一位高人为师,此后,每天都刻苦的练习射箭,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寒冬腊月,终于他射箭的本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谓箭无虚发。我不禁感叹:这种坚持的毅力是我们当代很多大学生所缺失的,我们总是三分钟热度,喜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想他能射箭穿石的奥秘就是他持之以恒的练习。

飞将军在攻打匈奴中总是表现出勇猛威严,他带着军队攻打匈奴总能临危不惧。李广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时,常常能顾全大局,做出非常理智的决定。手下的士兵与他的感情很好,有句话形容的特别贴切,爱兵如爱子。作为一个将军,他总是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士兵驰骋沙场,战必胜,攻必克。可见李广的领导才能还是很棒的。

但是,这位飞将军最后的结局竟然选择了自杀。或许是因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描写的李广,英勇善战,能文能武,他的功劳主要表现在他一直都活在浴血奋战当中,总是历经着生与死的考验。他拥有着别人没有的胆量和气魄。一次,他独自带领着百名骑兵去追赶单于,并且一个人抵挡住了千人的围攻。李广除了英勇善战以外,他的人格魅力也让士兵追随。李广对对士兵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士兵们很自由,没有被李广约束着,大家都愿意追随并效劳于他。在《史记》中,李广是一个颇具感情色彩的人物。历史上有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关于李广的诗篇,每位诗人都从不同角度对他进行了些许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形象进行的文学化和细节化的塑造,并且赋予其一定的理想色彩和悲情色彩,正因如此,这一单纯的历史形象在历代文士的寄托中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和悲情精神的象征。文学文献的角度上,分析历代文士在李广形象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和情怀。 带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司马迁作为文学家,在写作历史时也加上了他自己的个人感情。由于司马迁个人的人生经历比较特别,固然他笔下的人物也被他刻画的淋漓尽致。

总之,李广这位人物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

积极方面:善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兵,不贪钱财,富有爱国精神,为人简单,号令不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负是李广的第一大弱点.在“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之后还有两句是这么说的“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李广自负其才天下无双,所以行军打仗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要求,就图便利,随水草丰茂处扎营,尤其对于军务文书更是能省则省。还有,李广自恃才气出众,作战勇猛便产生极大的自负心理,行事作风散漫,甚至私下接受梁王的封印,这也犯了严重的过错,给自己带来极坏的影响。 其次,心胸狭隘是其第二大弱点。李广平时的为人心胸狭隘,毫无大将风度,甚至会为一点小事怨恨别人并伺机报复。第三,“言而无信”是李广的第三大弱点。他在镇守陇西时,有羌人造反。他使用诈术,诱使羌兵八百多人投降,最后却全部加以坑杀。用计策劝降敌人,以不损一兵一


卒的方式取得战争的胜利,绝对是值得称道的行为。但是,出尔反尔、坑杀降将的做法,又怎能获得皇上的信任?无论敌友,谁都不敢相信一个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之人,而这一行为也给李广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基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以及李广自身的这三大致命的弱点,“李广难封”也就并非偶然了。李广的悲剧值得后人借鉴。

我觉得李广这个人物在这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了自杀。或许他选择自杀是性格使然。但是如果他不自杀,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或许能够悟出自己难以升迁的原因。自杀这是一种最为极端的做法。这让我想起了投河自尽的屈原,以及写作《史记》的司马迁。屈原遭人暗算陷害,因为拥有一番爱国情怀,无法面对小人得志,而投汨罗江。从我个人而言,他如果不自杀,用他的文笔抒发他的满腔热血总比自杀要好,或者归隐山林也行,像陶渊明一样。而司马迁与这两位完全不同,司马迁在入狱后要求把死刑改成宫刑,他在忍辱负重之中写下了《史记》。还有韩信在遭受了胯下之辱后还将屠夫的儿子封为楚中尉,这种能屈能伸的气概是值得我们歌颂的。

由此可见李广缺乏忍耐,太急于求成。总而言之,李广自身性格缺陷以及诸多原因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历史1305 孔丽芳 041305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4527ebf5335a8102d220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