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陶渊明 1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洵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真实姓名为陶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起为江州祭酒,然不堪忍受吏府拘束,也不愿做小小吏职,不久便辞职而归。后州府又想召他为主簿,他推辞答谢别人的好意却不接受,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至五年,曾一度在荆州为吏。元兴三年(404年)又被任命为镇军参军,在刘裕幕府任职。义熙元年(405年)再为建威将军参军,三月赴建康就任。同年八月,改为彭泽令,不久辞官归田。从此退隐不再追求仕途,安身立命于田园。死于帝元嘉四年,到他死时共63岁。 2陶渊明与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了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而显得不是很突出。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其中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又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陶渊明亲切自然的描绘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如《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犬狗吠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这在陶渊明之前是没有的,但此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陶诗的开创之功是唯一关键。 3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的美,而陶渊明则开创了以冲淡为美的天地。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世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为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 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这诗之所以能够激动人心,就在于他创造出了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 形成陶渊明是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 一: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 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没有激烈的情绪变化,没有巨大的感情起伏,远离了在政治上建立师功德强烈追求或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慨,而于田园生活日用之中自得其乐。且由此多写田家生活中日用之景之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人觉得亲切平和。 就诗歌语言说,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和水平。 4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子俨等书》。其中《五柳先生传》与《桃花源记》的成就最高。《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序性的文章,文笔简洁,全文共一百余字,但是却写出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居人士的生活,《桃花源记》通过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从而也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讽刺,表达作者向往一个和平安定康乐富足的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望。 陶渊明的辞赋有《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整首诗流露着诗人摆脱官场返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另外两篇赋,又再一次的表现了陶渊明的创作的多样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闲情赋》虽然它的题意是防闲男女之情,但是其中写到曾对中意女子的深切思念,极为细腻,批语妙切,辞采绮丽。 5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旨达”。稍长而且天性恬静,热爱自然。他也曾有大济苍生之心,但是,他还有思想上的更重要的一面,这就是魏晋以来名士传统的影响,尤其是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而形成了不慕虚荣、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29岁时,为生计贫困而出仕,却又因厌恶官场而辞归。当吏职生涯与他的素志相忤逆的时候,他就毫不留念的选着了后者。 他虽然遭遇了困厄,如:失火、歉收,甚至疾病、断炊,但他都以一种极尽洒脱的态度泰然处之,安贫乐道,心境澄明,真正做到了与自然泯合为一,同时也创造了平淡自然而又韵味深厚的田园诗歌名垂千古。陶渊明达到乐物我一体,心与道明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惜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心境与物镜完全融为一体。陶渊明做到了玄学思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面对人生的苦患,他除了以老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儒家的思想力量,依靠儒家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才让他在面对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的不满的时候,没有发牢骚而是对人生充满着一种仁民爱物的胸怀。 另外,陶渊明不仅受到了玄学思潮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还受到的佛家般若思想的影响。般若思想认为世间一切皆如梦幻境中水月,原为幻想本非时有。那么一念心寂万境皆虚,一切世界种种相继虚幻不实,则不如意事之烦恼也自行消除。陶渊明就这样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忧,在精神上真正达了委运任化、与世界泯一的境界,并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吃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原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95c5f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