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201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 __ ___ 班级::____ 成绩:_______ 一、语言运用(选择题每题2分 共计30分)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10分) 潋滟..( )( ) 裨.益( ) 牦.牛( ) 汩.汩( ) 倔强..( )( ) 吮.吸( ) 潸.然( ) 采撷.( ) 忐忑..( )( ) 寒噤.( ) 熨.帖( ) 栖.息( ) 憧憬..( )( ) 瑰.丽( ) 蹊跷..( )( ) 2.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发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严峻 逡巡 竣工 俊俏 C.遏制 困厄 讹传 愕然 B.强迫 勉强 强颜 强求 D.潸然 煽动 姗姗 赡养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 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 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 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4.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 ①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 )。 ②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 )的生命。 ③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 ( )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④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 )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 A.严峻 倔强 飘游 娇嫩B.严酷 顽强 飘落 娇弱 C.严峻 倔强 飘落 娇嫩D.严酷 顽强 飘游 娇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的作文向来是文不加点,不知该在什么地方断句,常常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 B.故乡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有我生命的根。 C.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D.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蛇添足。6.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找出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④②⑤③①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⑤③ D.②⑤③①④ 7.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老师看到我们很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家里去坐坐。 B.天很晚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爱护人民的政府,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 D.小红和小华的妈妈到学校来了。 8.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入哪个标点最合适是( ) 向上( )向上( )向上是多么的艰难。 A、 、 B、 , C, , D, ; 9、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6分) 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二、填空题(15分) 10、《淡之美》是著名的作家 所写的随笔,文章由 的美谈起,渐次写至 的淡美, 的淡美, 的淡美,进而上升到对 层面淡美境界的阐述,在 与 的对比中自然表明作者态度。 11、《石缝间的生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借 、 、 这组事物,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和志趣。 12、 《人生三步骤》是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所作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演讲。作者把人生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 层次, 层次,让我们领略到人生的不同层次各有奇妙。 三、语段阅读 (一)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2、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善自己、升华自己。 3、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还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4、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如此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3.选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分) 14.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4分) 15.选文第二段的两个“愿”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1 16.文章最后一段,写“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和“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分别作出回答。( 6分 ) (1)生物学的: (2)哲学的: (3)美学的: 17.“生命正是要在……升华自己”,此句话与谁说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18.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章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 3分) (二)阅读散文《好一朵木槿花》 《好一朵木槿花》 宗 璞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闲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 2 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9.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 2分) 20.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都指什么? ( 2分) 21.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 2分) 22.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 ( 2分) 四、作文(3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定有所坚守,有所放弃。无论坚守,还是放弃,都会经历一个理性甚至痛苦的抉择过程,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记忆。同学们,你在坚守着什么?或者在放弃着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感想? 以“坚守”或“放弃 ”为题,写一篇600子左右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15c0c6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