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理念下的邻里中心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泉州白沙片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生融合”理念下的邻里中心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泉州白沙片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 摘要】本文对邻里中心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结合“三生融合”理念在泉州白沙规划设计项目上的应用,提出邻里中心新内涵及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邻里中心;三生融合;口袋公园 1 引言 邻里中心源于新加坡,是一种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其思想源于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概念。本质上是以社区家庭型服务消费为核心,依托业务联动打造的社区商业运营服务综合体。苏州工业园区自1997年引进邻里中心以来,已建成近20座,并在天津、上海、杭州等地得到推广。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取代了过去“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的分级,以居民步行时间作为设施分级配套的出发点,引导配套设施合理布局,鼓励设置“一站式”邻里中心。这意味着邻里中心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2邻里中心发展趋势 2.1 规划布局方面,从新区推广到城市全范围。 早期邻里中心主要在城市新区出现,近年来已呈现老城区为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因地制宜布局的趋势。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及国家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对城市无序蔓延的控制,未来邻里中心将伴随城市更新而全城布局。 2.2功能定位方面,从商业为主走向功能复合。 早期邻里中心强调服务半径,偏重社区商业,未充分考虑行政管理因素。同时面向儿童、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聚集效应未发挥到最大水平。随着邻里中心走向老城区,功能复合成为趋势。 2.3业态设计方面,从标准化走向模块化,并呈现特色化趋势。 早期邻里中心业态标准化特征明显,随着社会发展,其功能呈现出了模块化、特色化发展趋势,既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又能因地制宜,体现人文关怀。 3邻里中心与“三生融合”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在北京副中心规划中,首次在“三生融合”的基础上提出“六元平衡”理念,将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在“家园中心”层面上有机衔接和充分共享。泉州白沙片区规划设计项目延续该创新理念,对邻里中心内涵进行了扩展,将“社区商业运营服务综合体”发展成为具备复合型社区特征的“居民生活服务综合体”,提出具备本土特色的邻里中心体系。下文结合该项目,阐述“三生融合”理念下的邻里中心规划设计策略。 3.1邻里中心与生态 邻里中心与生态体系融合布局,生态休闲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共振,放大聚集效应。 项目西临洛阳江及红树林,东、南临百琦湖,恰似多水环绕的“半岛”。规划通过带状绿地将生态资源引入社区,并于末端结合祠堂等文化资源及古树等生态资源规划口袋公园。项目共规划6个组团,每个组团设置一个口袋公园,以此为基底将邻里中心与公园绿地、海绵设施、停车、文保等功能融合,形成各组团的中心,最大程度提升聚集效应,提高各类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居民生活的便捷性。 3.2邻里中心与文化生活 邻里中心与本地特色文化生活场域结合,同时融入公共服务功能及社区管理职能。 项目范围内存在大量祠堂、祖厝、 宫庙等文化资源。其中祠堂的资源品级及其对当地百姓的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最高。祠堂是供奉祖先,进行祭祀或商议处理家族内重大事宜的场所,对于家族来说,是一种纽带和维系,是古代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当今家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场域。邻里中心选址与祠堂原址结合,或将部分祠堂结合邻里中心迁建,最大程度将邻里中心与当地文化生活融合。此外,将教育、体育、医疗、养老及街道管理服务等功能融入,形成“加强版”邻里中心。同时,进行了规划统筹布局,避免功能过度复合带来交通拥堵等问题。 3.3邻里中心与生产 产业创新体系向社区延伸,与邻里中心结合,进一步丰富其内涵。 项目定位为产城融合型创新之城,社区端参与产业创新体系分工。引导青少年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产业功能向邻里中心延伸,推动复合型社区建设。 4.邻里中心规划设计策略 4.1规划布局策略 邻里中心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等布局,并结合规划公共停车场,提高交通便利性;结合绿地系统及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交往空间的可达性;结合文化场域进行布局,增设交流活动空间,传承并发扬本地文化特色;结合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性。 4.2功能设计策略 4.2.1 分级配置邻里中心体系。 邻里中心体系按照“街道—社区”两级配置,街道级覆盖15分钟生活圈,服务 5-10 万人;社区级覆盖5-10分钟生活圈,服务1-2万人。 4.2.2多元功能融合,模块化组装。 引导邻里中心与交通中心、游憩中心、教育中心及社区管理中心等叠加。鼓励空间复合利用,如中小学运动场向社区开放等。街道级邻里中心涵盖街道级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级商业服务配套、医疗卫生配套、中小学、公共停车场、街道级公园及庙、祠堂等本土文化设施;社区级邻里中心涵盖社区级综合服务站、社区级商业服务配套、幼儿园、公共停车场、社区级公园及本土文化设施(图1)。 图1 泉州白沙两级邻里中心模式图 4.3空间设计策略 4.3.1单独设置为主,少量功能可结合设置。 街道级邻里中心单独设置,高度以多层建筑为主。社区级邻里中心可单独设置,也可将综合服务中心、商业配套服务功能结合建筑裙房设置,但应布局在裙房首层和二层为宜。 4.3.2妥善设计交通流线,避免交通拥堵。 中小学等瞬时交通流量峰值较高的公共设施,宜背向邻里中心核心区设置主入口。 5 结论 邻里中心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性设施,其规划设计策略关乎居民生活便利性,更关乎运营成败,本文从“三生融合”角度对其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索,其功能配比合理性及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尚需后续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曹伟昌,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城市规划师。 李壮壮,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和平,林立勇,刘英婴,等. 新型“邻里中心”设计模式研究——基于重庆两江新区花朝街道“邻里中心”研究的思考[J] . 建筑学报,2017(2). [2] 凌璇,公理 . 杭州市“邻里中心”规划创新研究与探索[J] . 杭州学刊,2018(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20a96b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