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中的人文主义

时间:2023-04-04 16:2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学中的人文主义



2010级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 刘春丽



摘要:浪漫主义历史学家席勒以其极具悲剧感的笔触写出了极具人味的历史:在席勒诗意的语言里,我们可以嗅出美与天真的气息,听见心脏怦怦跳动与血液汩汩流淌的声音。然而,事物到了极处,往往就有向反面转化的可能。席勒的人文主义史学在给人们带来强烈心灵冲击的同时,恣意而又浑然不觉地表现出了意识流的倾向。这般艺术化的构想显然违背了历史学的本色与底蕴,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文主义史学自有其客观格局。正确为人文主义史学的坐标定位需要把握两个方面:史家的真诚和史学本身固有的美感。

关键词:席勒 人文主义 史学发展 诗性

诚如布洛赫所言,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善于捕捉人肉的气味,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其笔下的“人”占据着第一重要的位置。1历史学固然不可看不见人的影子,更不可忽视人的精神价值。在昂扬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成为一种学术元素时,我们应该如何编织人文主义这个高贵的梦?倘若过分珍重与神化人类自我,是否会矫枉过正地滑向人性的乖戾、偏激、疯癫与幽暗?

席勒的人文主义是体验与意象的奇特混杂。

诗人兼历史学家的席勒的历史思想在本质上、在原则上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具有人性的特征。读其作品,有与之似乎神交已久之感。他歌颂人的健康快乐和自由尊严,其诗作《欢乐颂》被贝多芬写进第九交响曲后,更是被全世界人民所传唱,下面拟从两个方面对席勒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分析。

首先,席勒的历史思想具有朴素色彩和古典特质。在席勒的人文主义中找不到理性探讨的迹象,然而,作为浪漫主义学派代表的席勒对理性史学的颠覆反而印证了18世纪欧洲史学发展的传承。席勒对于精神中的人性品质,曾经在区别为挣钱而做学问的学者和哲学学者的基础之上作过精彩表述。2他认为,哲学者有能力将自己的行为同世界整体联系起来,这使得人类能够适应未来。关于这一点,席勒曾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心中必须燃起一种高贵的渴望,对于真理、道德以及自由所赋予我们的丰富遗产的渴望。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这一丰富遗产,我们又必须使其更加丰富,并且将其传于后世,尽我们的力量做出贡献,将我们的存在展现于这一世世代代人类所构成的永恒链条之上”3这段慷慨激昂的陈词表达了一个观点:为了将来人类的生存状态渐进佳境,历史学家们要研究历史。只是未来并不是历史学家探讨的关键题目,历史涉猎首先是回忆,重要的回首。我们身为人类,我们就会热切地想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不仅想知道世界是什么,亦想知道世界曾经是什么。海登怀特对历史叙述提出“情节设置”这一观念,其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兰克的“直书历史”的著名论段则显得有点微微的迷离了。4


第二,作为诗人的历史学家席勒的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审美与理想而建构了奇异的意象。诗的核心不丰其表面,表面的内容犹如天书,然而可能恰暗含了人性中的一些更加根深蒂固的心灵层面的愿望与悸动。诗性的真实不是指叙述与个别具体事物的本来面目相符合,而是指根据时代的思维方式去如实地表达个别事物的精神风貌或体现在个别事物上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叙述与个人的或民族的性格(精神)相符合。5置身于诗的意象与体验之中,是席勒阐释历史的重要灵感之源,他以温绵的语气说:“一位善良的神灵将婴儿从他母亲的时代夺走,用一们长者的乳汁哺育他,让他在遥远古希腊的天空下长大成人。当他成年以后,作为陌生人返回到原来的世纪;但不是为了让其高兴,而是要像亚格曼侬之子那样,消灭那个世纪。他的肉体虽取自于当代,但灵魂却借自一个高贵的时代,是的,超越时空的,借自其绝不可改变的本质。从纯净的苍穹及受魔力控制的自然界中流淌出美的源泉,没有遭到世俗腐化的玷污,而世俗却在混沌的涡流中翻滚。6这种意识构建经验的模式对历史的描述非常引人入胜。由此,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普鲁斯特那个极具特色的段落,他描绘了自己在喝茶的时候是如何突然获得一种强烈的意识经验,在此之前他曾往茶杯中浸入了幼虫馅蛋糕:“在那一刻我浑身发颤抖,像被发生在体内的奇怪东西施了魔法。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感觉流遍我的全身,其形成的原因我无人知晓。在那一刻对我来说仿佛人生沉浮已经无所谓了,无论灾难,厄运,还是欺骗;我的体内发生了原本只有爱情才能做到的变化。同时我感觉体内被一种美味物质所填充:或者与其说这种物质在我体内,不如说我自身就是这种美味物质。我不再认为自己平庸,会死亡。这种强大的愉悦感从哪里来?我感觉,这与茶和蛋糕的味道有关,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有别的因素。但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感觉意味着什么?我怎么能抓住它?显然,我所追寻的真相不在于这种茶和蛋糕的味道,而在于我自己。它只不过唤醒了这种感觉,但却不认识这种感觉„我将杯子放下,转向自己的精神世界。它一定能找到真相。但怎样找呢?一种不确定性出现了,当研究者处于困境时,精神就会感到遭到苛求,仿佛一边费力地拖着毫无用处的行李,一边在探寻真相。求?不仅仅是,是:创造。7相较之下不得不承认席勒与比其晚出生一个多世纪的普鲁斯特有着相似的气质。如此自恋,如此散漫,如此畅快地模糊了过去与现在的区别。

如何为历史学中的人文主义寻找恰切的坐标。

第一避免沉溺于自我经验的意识流中,席勒人文主义的缺憾不在其诗的意象,而在于其格局不够开阔与壮观。解读历史时,诗的想象和移情作用是颇为必要的。而且对于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的朴实也是必要的。古奇在评价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时说:“在描写恐怖与希望、炽烈热情与兽性狂暴等气氛的渲染力量方面,米什莱而外,再没有任何作家比得上卡莱尔。他对于书中主要人物品格的洞察力,也是同样惊人的。洛威尔曾说,许多历史学家所描绘的形象不过像塞满着砻糠的布娃娃,但卡莱尔的人物则异常真实,用针来刺是要流血的。8另外一部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微观历史学家卡罗·金兹伯格的《奶酪与蠕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金兹伯格对他的主角梅诺奇奥的研究途径主要是放在了其心灵上。而金兹伯格本人的想象力对于重建梅诺奇奥的思想历程也是要害所在。人文主义需要意识流的灵感与热忱,与此同时也要超越意识流的玄渺与沉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234e076c85ec3a87c2c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