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22-05-24 05:0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有思想家认为,“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思想学派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

2.东汉光武帝为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用《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作为政府选拔官吏的标准 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统治工具

3. 1900年,甘肃敦煌发现了木刻印刷物《金刚经》,其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4.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提出遵循古法,强调学习古人的用笔,重视“意”的作用。下图是他的书法作品,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第4题图)

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5.理学家在建立理论体系时,把自然、人生和社会融为一体,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



- 1 -


《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充分阐发佛道思想 B.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C.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D.开始形成民族精神

6.日本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A.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的出现 B.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 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D.《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 7.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评价李贽,“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 B“个人理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廉洁诚信”:反对正统思想是“万世至论”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8.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批注:“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

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昆曲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形成的佐证之一

9. 19世纪末,定居温州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在教会学校接受人种知识测试,老师与他的问答如下图所示。对话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黑人是什么肤色?”——“黑色。 “美国印第安人是什么肤色?”——“紫铜色。

“英国人呢?”——“白色。



“中国人是什么肤色?”——“人的颜色。”孩子骄傲地回答。

(第9题图)

A.对西方的了解不断深入 B.西式教育已经普及 C.民族反抗精神开始觉醒 D.民族自大心理尚存

10.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三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1910

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



- 2 -


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阵营的对立 D.潜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11.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知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上述观点在本质上

A.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认为君主专制有弊端 C.认为国人毫无参政能力 D.认同尊孔复古的主张

12.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

A.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 C.效法英国立宪政体 D.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13.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4.19779月,邓小平在接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

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5.1985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

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 3 -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16.《十日谈》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郡主绮思梦达与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绮思梦达愤然

驳斥:“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构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该故事

A.揭露教会虚伪,批判教会神权 B.提倡人类平等,批判封建等级 C.肯定自然欲望,反对禁欲主义 D.提倡法制理性,反对君主专制

17.有观点认为,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入侵,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许多

学者带着大批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的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倾向于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天才创造的产物。以上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后期学者研究比前期观点可信 D.都没有揭示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源 18.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

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他的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19.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 A.法国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B.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 C.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D.并未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20.有学者高度评价伽利略,认为“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B.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伽利略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

21.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又缺少合格的机械师,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到1830年,还有l3的棉纺织厂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理论发展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C.工人阶级自发抵制机器 D.科学研究缺少普通民众支持



- 4 -


22.李卜克内西认为,1859年某生物学著作的出版“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

重大,影响深远……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他认为这本著作的影响在于 A.引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 D.推动科学界的思想解放

23.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指出,“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规律 B.标志着科学从此摆脱神学的控制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4.“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光明

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民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民面前一无所有;人民正在直登天堂,人民正在直下地狱。”与该创作风格相同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等待戈多》 D《老人与海》 25.西方美术史上有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

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哪幅绘画作品能体现上述风格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镜中的少女》 D《日出·印象》 二、材料题(共4大题,共50分)

26. 14分)家规乡约是中国古代民间自发形成的、具有道德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明代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 5 -


12 86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128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三 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吕氏乡约》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研究古代家规乡约的现实价值。2分)

27. (13)发端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影响至今,人们对它的研究和认识更加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反教会方面较文艺复兴更加明确和彻底,沉重打击了教会和专制政治。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材料三 有论者说,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



- 6 -


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但也有人争辩说,启蒙运动假设人性是无限可塑的,这个假定为极权主义国家将所有个性的痕迹从其主体那儿抹掉的企图提供了思想灵感。启蒙运动应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对极权主义的产生负责。

——(美)詹姆斯·施密特《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科学基础,阐明启蒙运动较文艺复兴“明确和彻底”的含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及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影响。(4)

28. 11分)有人认为,近代中国汲取西学的过程是在“中体西用”的宗旨下起步的,并与教育发展紧密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当时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材料三 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教育救国论者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子,又徐徐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他们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 7 -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为什么是当时“更好的宗旨”?分析其思想特征。(5)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和客观效果。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冲击“中体西用”宗旨的表现。3分)

29. (12)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是简单的先哲主观臆想,而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

——覃杰《反思十九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5)

2)据材料二,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4)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得出哪些启示?(3)



- 8 -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DDCB 6-10. CCDDD 11-15.DBADB 16-20. BDBBC 21-25. BDCBA 二、材料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4分)

1)特点: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德和礼;道德教化与规范行为相结合;强调互助互勉;主张乡民自治。(任答四点,得4)

原因:理学的形成;科举制的推行,知识分子进入国家政治体系;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的增强。(3)

2)要求:孝义仁爱;清廉立身(清廉勤政);节俭生活(戒奢节俭)(3) 影响: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行为;有利于形成优良家风;和谐家族关系,增强家族凝聚力。(答两点,得2)

3当代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地方管理(基层管理)(任答两点,得2)

27.13分)

1科学基础:经典力学的发展;18世纪各门类科学的确立。(2) 含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统治。(2) 2)特征: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2分)

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科学3分)

3)影响: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抹杀个性导致极权主义。(4)

28.11分)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国人不易接受新思想;策略中庸(便于国人接受,利于西学传播)(3) 特征:“中体”是根本,是“西用”的前提;中西文化的交融。(2) 2)主要意图:维护经学(或圣教、儒学)权威。1分) 客观效果:算学等实用学科受学生欢迎;推动教育近代化。2分)

3)表现: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3分,如果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说明,扣一分)

29.12分)

1)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3)

影响: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

2)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1)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3分,任答三点得3)



- 9 -


3)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3)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3dccd7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