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微课开发的心得体会与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张亚楠 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近两年来我从接触微课到开发微课的整个过程,然后总结了一些我在微课开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接下来展示了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成果,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分组,对使用微课的学生和不使用微课的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检测,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效果对比,总结微课的优点。 【关键词】微课;化学反映速率;录制;独立;成果 引言:本文将着重介绍微课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心的体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微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从而总结出微课的优点。 一、了解并制作微课 1.对微课的了解 在2017年的时候,颍上二中高中化学教研组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微课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我有幸成为课题中的一员,关于“微课”这个新名词,我对它很好奇。课题主持人陈家为老师和彭伟老师为我们课题参与人员讲解了微课的含义及制作方法。经过彭伟老师的讲解后,我才明白,原来“微课”,不是指老师在讲台上与学生面对面地教学,而是通过网络来学习,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用录屏软件,另一种是运用相机实际拍摄。综合考虑之后,我们课题组选择了运用录屏软件来制作。录屏软件的运用比较简单,即使在录制过程中有任何错误,也可以从错误的地方重新录制,最后只需要在编辑时将错误语段删除即可。而且录屏软件不存在清晰度问题,不用调整焦距,是较为简单的制作方法。 2.微课的录制过程 课题组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节内容,首先,准备录制微课的素材。微课的基本要求是要在5-10分鐘就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重点来讲解,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基于这样的一个要求,我就留意我上课的时候所讲的一些知识点。最后,我选择了四个知识点进行录课,分别是“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用三段式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次,准备录制的课件。每个微课课件页数大概五六页,以美观、大方、简洁为主,按照这些想法,我开始制作了我的微课课件。课件修改了五六次之后才定下来,自我感觉还不错。最后,准备开始录制微课。准备好素材和课件后,我选定了晚上来录制我的微课,因为在晚上会比较安静,没有什么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杂音。刚开始的时候,录制时间比较长,然后我又重录了几次,最后终于满意了,后面的3个微课制作过程还算顺利。 二、微课制作和应用中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1.理论成果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载体的,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虽然微课时间短,但设计和制作精良,讲解细致,知识点小而明确,学习效率高、效果佳。通过自己亲自制作微课的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教和学的新模式,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课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而教师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微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播放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现实成果 我做的微课课题是“化学反应速率,是鲁科版选修4第2章第3节内容,我希望通过微课的观看,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的: (1)熟练运用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各种方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3)熟练判断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 关于微课,我制作了两套有关内容的试卷,A卷我选取了高二(2)班和高二(4)班进行对比,2班同学观看微课,4班同学不看微课,B卷我选取了高二(1)班和高二(3)班进行对比,1班同学观看微课,3班同学不看微课,经过学习,再进行检测,随机抽样20分进行批阅,通过成绩对比,明显发现观看微课后的学生成绩要比未观看的学生测试成绩好。通过分析对比试卷答题情况,对微课现实成果总结如下: (1)通过微课的观看,同学达到了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目的,确实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这类题目更加熟练了。 (3)对于压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这类题目,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化学教师应正确对待微课作用,明确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合理地利用微课资源。同时,把微课和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50ccd6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