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对比鉴赏

时间:2022-03-19 10:43: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余光中《乡愁》和席慕容《乡愁》

的比较鉴赏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的结束,长达50年之久;1949年一直到解禁之前,又是半个世纪多。一湾天然的海峡,一道人为的鸿沟,锁住了台湾回归的脚步,却锁不住人们思归的心。在台湾现代文学作品中,思乡是一个长久不衰、令人心动的主题。台湾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大多出自大陆去台人员之手,这些人在台湾尽管多数已有较稳定的生活,但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根在大陆,在台不过是这种过客心理,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而海峡两岸的阻隔状态,更使他们觉得叶落归根似乎是个遥远的梦。这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抑郁难平,发而为诗,于是就有了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思乡曲。台湾诗人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就是其中流传最广泛的两首。



(一)余光中的《乡愁》

首先看看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出生 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为五陵少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交流,萦绕在余光中心头的仍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这首诗其实是诗人余光中生活的见证或写实: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母亲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痛失母爱;到最后诗人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二)席慕蓉的《乡愁》

接下来再看看席慕蓉的《乡愁》。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后定居台湾,作画写诗。席慕容的诗中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曾影响了一代人的心灵历程。

自称是“一个专业的游民”的席慕容出生于四川,自幼随家人四处辗转,谓处处皆他乡。《古诗十九首》是席慕容接触到的第一本读物,里面有许多寄托乡愁的诗句,如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从那时开始,淡淡的乡愁与思念故乡的情绪便在席慕容的心里埋下了火种。从此,她便在日记上开始等待,通过写诗来平衡内心世界,乡愁成了席慕容内心世界的一个深深的烙印与情结。1989年8月1日解禁,席慕容8月20日就回到了她梦萦魂牵的大草原。她深情地说:“我的创作都来源于我的故乡。我在踏足内蒙古草原的那一刻,如同获得了新生。”由此可见,席慕蓉的《乡愁》是她真实心情的写照。



(三)两首诗的共通之处

1、两首诗的作者同有客居台湾无法实现叶落归根夙愿的身份。其作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


2、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两首诗的区别 1从诗的意象来看,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邮票”承载着母子之间的亲情;“船票”饱含着少年夫妻的思念之情;“坟墓”阻隔了儿子对亡母的追悼; “海峡” 则是使台湾与大陆“脉脉不得语”的屏障。诗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四个意象一个比一个显著,诗的意境也越来越开阔。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有三个, “一首清远的笛”、“月亮”和 “一棵没有年龄的树”。笛是中国古典乐器代表,笛声哀怨悠长,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月亮”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传达思乡之情的最佳寄托; “一棵没有年龄的树”比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这两个意象是并列的,没有层进。

2从诗的结构来看。余光中的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典型“建筑美”(闻一多语)余光中也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在形式上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开头一节仅二句,字数相同,形式齐整,内容联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错落有致。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是西方整齐划一的行道树,席慕蓉的《乡愁》则是参差不齐的苏州园林。

3从诗的语言风格来看。余光中的《乡愁》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厚。诗中的叠字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读起来亲切可人,音韵上来讲也是一副和蔼可亲的口气。这些完全口语化的语句作者信手拈来,人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就像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慕蓉的《乡愁》在语言上则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这也是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一贯风格。

4、从诗歌的感情内蕴看。余光中的《乡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是变化着的。情感从儿时的对母亲的依恋到后来追忆母亲、体味人生悲歌,感情是一步步深厚的。而且,最后一节的思念故国则走出了个人经历的圈子,道出了台湾人乃至全体中国人的心声。席慕蓉的《乡愁》首先用“模糊”“雾”来形容故乡的面貌,写出了诗人离别故乡后怅惘的心情。然后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突出自己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营造出—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

5、从写法上来看。余光中的《乡愁》是浪漫的写实。这首诗其实是诗人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诗人攫取了几个生活中的事物来传达这种思念,也有一种人生的追忆之感。席慕蓉的《乡愁》首先以虚写虚,用通感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悯。然后又以实注虚,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最后以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这一精辟比喻作结,传达出一种悠哉悠哉的绵长思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93737790c69ec3d5bb75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