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赏析

时间:2022-03-19 10:43: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余光中《乡愁》赏析之邯郸勺丸

创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乡愁》是游子深情的睥睨,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回忆.自古游子远游,都会情不自禁的触景生情,吟上那么一首乡愁之诗.乡愁是人患上的一种毒药.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相当熟悉,它之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合时期的、内涵不合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合的意象做了高度的归纳综合;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

读《乡愁》这首诗,从而让我们深深的感触感染到诗人心中那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盼望民族统一的思想豪情.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乡愁就是对故里的思念,家人的想念,不会有那么高的高度去思考.

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配合特征,即:小时候的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母子别离—长大后的夫妻别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别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宅兆、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更,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宅兆,将我与母亲永远分隔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由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离隔,团体的故里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那一方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的思念 ,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抚.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豪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切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或许我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生离死此外痛苦,不克不及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但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思乡思家的苦.

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克不及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别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私下.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陈旧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但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宅兆、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辨别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识,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忧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忧愁,无尽的相思.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饰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示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了词语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感触感染,音乐般的语言唱出了心中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风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可以说,光中的诗使得台湾诗坛的现代诗臻于成熟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06b0dc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