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有因,合理竞争 人们批判着内卷,也同时在推动着内卷。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发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成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如今人们公认的意思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内卷一词发端于高校学霸间的“努力”现象,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但随着网络的广泛传播,内卷已不限于高校学生 而是指社会的各个群体间甚至出现了只要有竞争的地方都可以说是内卷的现象。 人们接触到内卷一词,大概率是从网络上有着强有力论证和激烈言辞的帖子开始的。于是人们细细想来,自己也是被内卷的那一个,为自己努力争取却获得不合理收益的遭遇悲哀,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却处于着不敢不卷的困境。 就像在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演出,一个观众站了起来,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戏,甚至还有人站上椅子、架起梯子,付出更高的成本,却只能得到和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最悲哀的是,没人敢坐下来。现如今的大学生困境,本来大学本科就业便可以很好就业,但有人却考了研究生 大家纷纷去考研究生,考研究生的人多了,便有人去读博士,于是大家也纷纷去考博士。对于毕业大学生而言,本来不想考研读博的人为了更好的就业被迫竞争。 那么,内卷是如何形成和持续的呢?内卷是否都是负面的呢? 内卷的驱动力在于最先卷起来的人可以得到高于整体水平的差异获益。如同剧场里最先站起来的一批人,可以获得更好的观感 最先考上研究生或博士生的人,在人才市场 更具有优势 这种最先高于同群体水平的优势,使得人们孜孜不倦的内卷。 内卷从个人角度而言,许多个人不敢不卷的竞争之中 每个人都付出了更多,但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后也只能多数人也只能获得等于或少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内卷的竞争中,内卷前获益的人与内卷卷后获益的人并不是同一批人 例如,对于A、B、C三个人而言,内卷前A处于优势,B、C处于一般或劣势,而一轮内卷过后,很有可能C变为优势。而B、C处于一般或劣势,但是从他们三个人的个人角度的汇合来看,获益的永远只有一人。 内卷对社会角度而言,内卷在一定情况下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毕业大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提高学历的内卷中,提高了整体就业群体的素质水平。 这一点,与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企业间的竞争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企业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更多的市场,会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降低单个商品价值量以降低商品价格。对于各个企业而言,他们付出了更多,得到的确没有增多,因为市场份额是不变的,而对于整个社会而已,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 所以,对于内卷,虽然看似我们已经来到一个万物皆卷的时代,然而,内卷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前也存在着内卷,我们不必感到过于惶恐。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内卷并非都是负面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错在不符合客观规律、磨灭了人性,不在内卷本身,就像竞争没有错,竞争带来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结果才是错。内卷也是一种竞争,不是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4ba3c6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