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卖炭翁》评课稿

时间:2022-07-25 17:3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执教的《卖炭翁》和王老师执教的《刑天舞干戚》,两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小古文的课堂教学实践,化小古文教学的干戈〞为学生喜闻乐学的玉帛〞。

我们直达,随着时间的跟进,我们的语言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文言文这种内涵丰富形式精练的体式被白话文取而代之。小学生对他的认知也较为晦涩。如何让学生由喜闻到乐见?我想两位老师给我们做了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下面我就周老师的《卖炭翁》谈谈自己的认知收获。纵观这节课,首先,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对读的'重视,注重学生对读的体验。引导学生读懂意思、读出感情、读出滋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第一位的朗读,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书思考,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读的循序推进,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大声读,以了解古文意思和情感,层层递进,让学生会读。《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学习诗文,就是以读带品,以品促读的过程。诗句之间绝不是单列的平行线,而是相互关联的,需要我们从整体上结合上下文感悟。于是,老师追问:卖炭翁这么想让自己的炭卖个好价钱,换来的钱他会用来做什么呢?〞有同学马上就找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看,卖炭翁是为了赚钱营利呢?显然不是。诗人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用设问自问自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老人辛辛苦苦在终南山熬了一年积攒下的一车炭,是他全部的心血,就仅仅是为了能够有衣穿,有饭吃!这样卖炭翁的辛苦劳作的形象跃然学生的脑海,心间。 其次,注重学法的引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常说:学贵有法。老师不是为了单纯地教课文,而是以课文为范本,以一带多,教给学习方法,如学习卖炭〞局部时,老师引领学生梳理了烧炭〞局部的学习方式:读懂诗-----合理想象------读出感情。这样学生的放手学习中就会有扶手〞,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按图索骥〞了。但是老师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又适当点拨讲解,而不是逐字翻译。学生大体知意后,又对疑难之处进行点拨性的提问。注重学生的学习理解过程。 再次,无痕的分析。

教者注意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抓住能反映主要内涵的关键字词句来分析,而不是串讲,字字落实。注重兴趣的引领,没有把语文课当成历史课来说教。以语言文字为品读的抓手,教师就如同一位渡手,将学生渡到学习语言文字的此岸。


课上老师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重心,放手让学生尝试理解代替教师繁琐的分析。析在重点处、难点处,析在学生理解的关节处,故而重点节节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cad130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