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学《三字经》人之初---名俱扬 执教时间:2014年上学期 第二周 累计02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课前准备: ①发放研究资料卡,布置研究问题:本节内容《三字经》“人之初—名俱扬”,每两组一句,具体要求:正读音、明意思、知典故、说启发。 ②学习方法指导:上网搜索;查看资料;向人请教。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研究、填写资料卡。 四、课堂交流 ①各小组长向检查一周小组学习情况并做好记录。 ②教师讲评资料卡完成情况。 ③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从正读音、明意思、知典故、说启发四个方面汇报:小组发言人发言声音要让全班听见,吐字要清晰。同学们认真听后回答老师的即时提问。答对者加1分。 ④个人补充:不得重复小组汇报的内容。 ⑤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完善资料卡。 预设: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的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故事:孟母三迁】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五、背诵和记录。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44c00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