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其前身是货币银行学专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金融学科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点(1981),1988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目前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学领域高层次研究的人才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 近几年来,本专业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优势,而且在证券、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新的研究领域,其学术成果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2000年10月,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成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在2001和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金融学专业连续两次以较大优势获总评第一名。本专业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条件不断改进。2001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论文481篇,科研项目4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依托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网站和内容丰富的图书资料资讯系统。 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著名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已举办7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4年举办的“人文社科论坛”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国际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蒙代尔、博迪和国内著名学者董辅礽、刘鸿儒等应邀发表学术演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生.日本一桥大学以及国内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心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杰出华人学者讲座系列已举办多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现已推行的“中美金融教学实验”项目选拔最优秀的本科生,邀请美国一流大学著名教授执教,实行本硕连读,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本专业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20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19人。在本学科的学术梯队中,既有黄达教授这样的对中国货币理论、政策和货币银行学的建立、发展发挥奠基人作用的学术大师,又有周升业教授这样的对货币信用理论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全国知名教授,更有陈雨露、朱毅峰、吴晓求、何平、任淮秀、张杰、庄毓敏、吴晶妹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学者群,反映了本专业人才济济后继有人。 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体系运行与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等,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较高金融理论水平、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金融企业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跨国公司、外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 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如下: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商业银行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保险理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固定收益证券、高级公司财务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dee42d4b73f242336c5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