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知道热爱丰富多样的生命和自然界本身;掌握自然界演化规律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境界;培养保护环境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的能力; 3.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2.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同学们欣赏完美丽的草原风光,听完美妙的音乐,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2.请同学们观察第七页两组图,完成相关内容:①看看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②总结出这两组图所反映的道理。 3.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请同学们从衣、食、住、等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4.通过欣赏上面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对于我们人类的利用自然界的行为又有何反思? 5.学生讲述自己喜爱的动物及风景画,让学生懂得亲近动物与自然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学生欣赏完《美丽的草原》视频 教师出示教学用题1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并进行总结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引入本课课题: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二)学生自学、讲述、分组讨论完成“教学用题2、3” 具体流程:出示第一个问题的知识框架,生回忆第一节学过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内容,师对学生的回忆做评价并深化 教师出示教学用提2,进行自学自导,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教师出示教学用提3,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自己的亲生体验来强调本课重点:懂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三)欣赏、交流、点拨“教学用题4” 具体流程:学生欣赏教材漫画,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看法,并出示图片,让同学欣赏图片,并根据现实的生活环境,反思自己的行为(即教学用题4),引入本节课的难点: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学生参加实践解决“教学用题5” 具体流程:学生下去认真作答,在下节课之初,让学生汇报完成情况 六、补充课文正文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的数量都不可能是无限的,无论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是在数以百万年计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与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相比是不能重复和再生的,其变化趋势是越用越少。而空气、水、生物等再生资源尽管可以循环再生,但是每一时期的循环量也是有限的,如不合理利用,就会使资源质量下降,使可利用的资源量越来越少。 3.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自然万物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的生命大系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产生于自然界并依赖于它。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失了存在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激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深切体会对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的尊重,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生活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体会生命的可贵,并在此基础上热爱生活,积极地投入生活,让再见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让自己的生活更为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f0f1ab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