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位的内涵及塑造

时间:2022-04-13 20:26: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品位的内涵及塑造

作者:谢禄生 来源:河北城市研究 添加日期:110829

一座好的城市一定是有品位的城市。河北省城市“三年大变样”, 提升品位是一个重要目标。品位,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城市的品位,要从城市的“物文化”和“人文化”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得到反映。本文在“物文化”层面作一些探讨。

一、城市的品位及其重要性

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任何建筑及其风格都出于实用和审美的需要。迄今为止,虽然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纯粹为了审美而建造的,但也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放弃过对审美的追求。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们对城市品位的追求也更加强烈。不要说发达国家,就是到中国各地走一走,也会感受到这股强劲的潮流。今年到内蒙古考察,看到他们的城市特别是县城建设,近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伦紧挨着河北省的丰宁,原先很羡慕我们,现在恰好反过来。城市的审美价值源于城市的文化。城市是 “文化的容器”,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搅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这种文化要通过设计者、建筑者反映和表现到城市建设中,其反映和表现的程度,是决定城市品位的基本要素。

城市建设得好不好,主要看两条,一是功能,二是品位。前者侧重实用价值,后者侧重审美价值。在城市的快速发展时期,比较容易忽视文化的传承和审美价值的创造。近些年,人们对城市建设多有议论,如千城一面、水泥森林、矫揉造作、脏乱差等,都是品位问题。品位问题的核心是缺乏个性、缺乏绿色、缺乏精细、缺乏历史的厚重感。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对品位较之于对功能的关注都少得多。当然,这绝不是说,目前的城市功能不再需要研究和完善了。

什么是城市品位?目前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功能是物质层面的,比较实;品位是精神层面的,比较虚。虚则虚,但它是客观存在,难以言传而不难意会。就像人一样,既要四肢健全、脏器健康、代谢顺畅,又要整体协调、五官端正,有神采、有气质。概括地说,功能的核心是“用”,品位的核心是“美”。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美的,也不是城市的各个部分都是美的,美不美,每个成熟而正常的人都能感觉出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游历于精心建造的历史名城和现代都市时,它们精湛的建筑艺术会使我们赞叹,它们诉说着的动人史诗会催生我们的激情,它们美妙的千姿百态会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一座城市的品位,最终取决于能够给人们带来多少文化享受的愉悦和美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应该更有品位;城市作为聚集产业的平台,品位是一个重要支撑。有品位的城市才能聚集高端要素,没有品位的城市难以吸引人才和资本,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规律。提升城市品位需要投入,甚至是大投入,但这是一种长期的有效益的投入,它的回报也是高位的、持续的。由此,近年来人们在不断地讨论着城市的特色、个性、形象、品牌等问题,且已深入到实践和操作层面。比如哈尔滨、南昌、柳州、广元、青岛的黄岛、台州的路桥区等都搞了城市风貌规划,河北省的城市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虽然这样的规划还不能完全解决品位问题,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规划理念。从整体上看,河北省城市的品位,可能是比较差的地区之一,“三年大变样”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文化觉醒。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面对加速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现实,城市建设应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回应。因此,“三年大变样”需要引起文化的更深关切。

二、城市建设中反映区域文化的载体

城市是“凝固的音乐”、“流动的旋律”,是“最昂贵的艺术品”,这些著名的论断都带有比喻的意味。但城市的很多元件是艺术品,城市的建筑和整体越来越具有艺术品的品格,这种艺术品格应该反映区域文化的特征,这些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城市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在城市建设中的载体,或者说,人们观察和体验城市品位的看点是什么?从城市的微观到宏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城市饰品。城市的花坛、喷泉、纪念碑、亭台楼阁等都可视为城市饰品,最典型的城市饰品是城市雕塑。城市置建饰品,原由总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美化空间,二是表达自身的情趣、理念或追求。作为拥有广泛欣赏人群的城市饰品,特别是代表城市精神和形象的标志性雕塑,应是一流的艺术品,应有一流的创意,应给人以精神的力量。兰州市黄河边的大型雕塑“母亲”,足以震撼人心;广州市越秀公园里的“五羊”雕塑,足以令人驻足。像这样既有很高艺术和人文价值,又不流于照抄照搬的城市雕塑,还不是很多。城市的雕塑与建筑在不少地方也被结合起来,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是一个巨大雕塑,也是一个庞大建筑。著名的希腊神殿,它的柱子就是人体雕塑,浮雕就是建筑的墙面。被称为“城市家具”的许多公共用品,如城市广场的“华灯”等,也在向饰品演化。城市饰品犹如城市和社区的眼睛,要追求精美和意韵,要饱含城市文化的精华。粗俗烂造的东西,有不如没有,宁可弃之不用。

第二,城市建筑。建筑是城市的元素。建筑密度、体量和艺术感的不同,是城市与乡村区别的重要特征。古今中外最优秀的建筑多在城市,并成为历史文化和城市的标志,成为人们的访问目地和城市长久而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原因,一是这些建筑是文化和艺术的经典。观赏这些建筑,就是与历史对话,就是与美交流。罗马斗兽场给人以强大和力度感,北京故宫给人以崇敬和神圣感,悉尼歌剧院使人浮想联翩,迪斯尼乐园传递着快乐情绪。这些僵硬的建筑物表达着某种情感,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还能动人心弦。二是这些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了一种氛围。建筑的尺度、比例、序列、高低、体型的变化及协调,区域的质感、韵律和风格,能使人融入其中,兴奋不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都应有这样的历史记忆。

第三,城市景观。建筑占用了空间,又产生了新的空间。建筑的排列形成了街道,道路的隔离造成了区域,道路交叉形成了节点,节点之处都有识别标志。城市建筑的外部空间,都是公共空间或公共场所,所谓城市的“风景线”大都出现在这些地方。一般而言,人们进入一个城市,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和景观作为感觉对象,重点往往是主要街道、商业中心、公园、广场以及经典建筑。这些城市景观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取决于它给人的刺激强度。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如果感觉“似曾相识”,缺乏新奇和触动,就难以留下记忆,游历的兴趣和向往之感也会悄然消失。因此,城市的空间需要雕琢,特别是重点部位的设计和建设要独具匠心。

第四,城市形象。城市不能一览无余。城市的雕塑、建筑和景观,看得见摸得着,而城市的整体形象则难以把握。城市越大,具象性就越弱,人们只能根据一些突出的点、线、面进行特征性认识,从而变成一种意象。意象的焦点,主要有城市的天际线、色调和标志物。城市天际线是城市形体与天空接界的轮廓线,如上海外滩建筑群的天际线就非常优美,这条天际线,从上世纪30年代形成至今没有变化过。城市建筑都有色彩,很多建筑物的聚集就形成一种色调。色调虽由多种颜色组合而成,但也有一定规律。色调的暖度、明度和纯度,都体现着地方的个性。如苏州多用黑、白、灰,比较淡雅;北京多用灰、红、黄,比较庄重;石家庄确定以米黄和微红作为主色调,聚合起来可能会显得比较有朝气、有活力。城市标志物是识别城市的符号,也是城市形象的焦点。城市标志物的特征,一是体量大,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二是有个性,容易进入深层记忆;三是永久性保留,能够产生亲和感。凡是著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物。一个城市留下了不同时代的标志物,就像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没有标志物的城市,或者标志物不能被认同的城市,缺乏人们注目的焦点,难以留下清晰而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城市缺乏鲜明的区域文化。

三、提升品位要有更多实际措施

人们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一个建设精细、个性突出、景观优美、能够吸引“眼球”的城市,会随着文化含量和审美价值的提升而价值倍增。最近,省政府颁发了“河北省城市景观建设导引”和“河北省公共建筑建设导引”,就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落实好这两个“导引”,要有更多实际措施。品位建设首先要“品”,品出自己的“特质”,在有整体设计的情况下逐步展开。

1、研究所居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特征。城市的基本功能都是相同的,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同样的城市,原因概出于城市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的差异。由此,品位建设必须始终回答好两个问题:第一,我是谁?即我应该是什么样的;第二,我是不是我?即现实的我是不是真实的我。这就要求加强对城市文化和地理的研究。没有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梳理,城市的设计就


没有灵魂;没有对城市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把握,城市的规划就没有特点,也难以地尽其用。这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人专注,也需要发动群众讨论。

2、实施整体设计、重点打造的方针。城市“特质”具有恒久性和独具性,以其作为核心理念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并在建设中不断使之得到展现,就能逐步形成特色。城市的特色首先是由重点片区和街道来表现的,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城市的老城区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关键载体,特别是历史文化遗存比较多的地方,要按照整体(起码是片区)保护与开发的思路进行维护改造。目前河北省许多老城区的文物古迹尚未得到有效整理,有的只是对单体建筑进行了维护,没有协调的环境和整体的设计,难以反映特定的历史文化。城市的新城区要着力建设好重点街道、片区和部位,既体现区域文化特质,又扩大多元文化涵量,力求多出优秀作品,记录时代和城市发展的脚步。城市的拓展区,在片区详规还不成熟的时候,宁可“留白”栽树,或做成临建,也绝不滥造,以免留下遗憾。

3、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这不是什么新说法,关键是如何加强规范和法制,把这一熟知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建设的细节中去。一座城市的建设,即使没有什么创新,只要每座建筑、每条街道、每项饰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就展现了一种精神,透出了一种温馨和安逸;反之,即使有了美妙的设计,但粗制滥造,几年之后即斑驳陆离,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形象。粗制滥造的问题,在河北省的小城镇还相当普遍,大城市的建设也时有发生。城市应有“建成区”概念,即一些部位建筑的布局、体量、格调基本定型,不能总搞大拆大建,这对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4、提高城市的审美意识和水平。首先是城市的管理者。虽然城市的建设或改造都要请专家设计,但城市管理者的审美倾向仍然起着重要或主导作用,而这项工作还不是多数人熟悉的领域。因此,有必要在省、市两级党校开办研修班,一方面研讨、梳理所辖或所居城市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培训城市美学知识。城市建设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城市规划设计的论证,不但要请规划专家参加,还要请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文化和审美观念,使他们更加关心城市的建设,参与城市社区改造的讨论和决策,支持城市规划的实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21e72ebd64783e09122b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