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辩这个辩题时,切勿极端化.而应承认两者都重要.再论证谁更重要 人格是一个指数繁多的东西,需要用一生的足迹去印证。之所以要有大学阶段,因为我们一般人的知识结构在年轻时往往很散乱,而知识的有序和丰厚是一个人内涵的依托,因此我们需要用三四年的时间寻找自己的知识热点,养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指示观。 人格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你的家乡、父母、亲人、老师、朋友,你看过的书、电影,听说过的故事、英雄都在不断地改造影响你的人格特点,还有一部分人格据心理学家称是遗传而来的,从受精卵开始分裂以后就确定了。大学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但事情总有轻重,试问一名大学生没有把知识积累放在第一位,那么他这四年对得起谁,我们都知道要资源优化配置,在最适合的地方做最正确的事! 首先、从在校大学生自身特点来看:知识储备不足是大学生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学生的天职即是学习。面对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在校大学生惟有不断丰富学识,完善人格;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才可以最终赢得两种价值的和谐发展。 从人格塑造和知识积累的辩证关系看:在校大学生应该以知识积累为主。当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相互冲撞,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中,首先我们必须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然后才能趋善避恶。即,必须先具备这样的知识,然后方可塑造人格。正所谓:书读百卷明是非,路行万里辨曲直,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何谈人格塑造? 事实上我们今天要的分歧是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哪个重要一点。并不是忽略哪一个而选择另外一个就对了。二者缺其一都不行。但是大学之道在于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发展知识。对于人格的塑造是在我们遵守大学之道的过程中来建立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辅助科目。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科目。既然如此,我们去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塑造人格。那还要一味的刻意的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便减少对知识学习的努力程度吗?大学里有我们学的知识,在走出社会后也有我们学习的知识,但是人格的塑造是一长期的过程。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的人格完美,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得以学习自己在大学应该学习的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同时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孰主孰次,孰轻孰重,便显而易见了。 1。很多人说刘海洋和马家爵的事情来说道德很重要,那么我倒要问问你的道德是怎么来的?是在大学4年里才培养的么?那么对方的便有是不是认为那些还没有上大学的人道德低下呢?众所周知,我们的品德是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的。中国在大学的辛辛学子何止百万,刘海洋和马家爵只不过指着百万之重的2个难道我们看世界要以点覆面吗? 2。有人说人格是知识的基础,此言大错特错。试问一个人没有知识作为基础,那怎么来分辨是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为什么?无非是分黑白明是非而已。如果没有人告诉一个小孩未经别人允许的时候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那么这个小孩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可想而知…… 3。有人说贪官说污吏,那么请问这些人在当官之前是经过重重道德考验的,他们是否是道德不够?肯定不是,而且还邀请对方辩友住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是大学期间的问题。当官后会发展的如何,那时毕业以后的事情,请不要跑题,谢谢。 4。还有人可能说出过热的问题,出国是道德的问题么?出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大问题,是经过反复讨论的问题,至于对方辩友说的出国很多人不回来的问题,爱因斯坦倒是出国了,你能说他道德低下么?? 5。学习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技术不断更新的近天你们在短短的4年内又可以讲学习的学习足够吗? ----那么这4年你作为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任务都忘记了那还何谈道德?如果大学生个个大学毕业都是什么专业知识都只知一二。那国家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前进,人类如何进步?? 6。有人说高科技犯罪,那么抓高科技犯罪的人,你又如何解释?? 6、大学里出现的自杀事件是不是人格的丧失? 我方并不认为有些大学生积累了知识确没有完善人格, 正方问题 1、假如大学的主要作用是朔造人格的话,那么他们完全没必要再来大学。 2、来到大学,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学习又是什么?知识的积累。请问反方同学塑造人格,在家里可不可以?而在家里,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你学得到吗?? 3、如果一个医生有很高的医德,可以看病不要钱,但是他的医术却不怎么高明,你会去他那里看病吗? 4、一个善良的农夫跟一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去你公司应聘,你会要谁呢? 5、请问对方辩友您的英语三级过了吗? 如果没过,难道您不应该加倍努力。如果过了难道是因为人格力量使你通过了英语三级吗?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2e2018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