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灵魂【“每个人都有一颗诗词的灵魂”_南京日报社数字报刊】 郦波。 出版社供图 《宋词简史》书封。 出版社供图 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圈粉无数,被称为“诗词男神”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近日推出新作《宋词简史》。去年他的《唐诗简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后多次重印,成为2018年文化畅销书。《宋词简史》是《唐诗简史》姊妹篇。郦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这些书成为观众观看诗词节目的“伴手礼”,成为学习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精华的枕边书。 “诗词之美造就民族精神风貌” 从2016年开始,郦波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并且连续多年参与《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节目的录制。“在这些节目中,我不仅现身说法,与选手们分享自己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更从各位参赛者身上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感染。诗词之美,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品格、优雅气质,更能造就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我为自己生活在这诗词的国度而倍感荣幸。” 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宋词无疑是继唐诗之后又一举世公认的高峰。“继唐诗之后,宋词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贡献了又一批文学巨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唐代诗人们所造就的感知系统,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将多么乏味;同样,如果没有宋代词人们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文学品位也将大打折扣。”郦波说。 郦波按照由唐入宋、北宋、南宋的时间脉络,精选52首节点式经典词作,呈现宋词的极致美学,联成一部丰富而有趣的“宋词简史”。在书中,郦波带读者去感受52首词作背后的家国抱负,品味宋代文人的雅致情调,见识繁华大宋的市井百态。52首经典词作中,多篇入选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词必读篇目。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均是了解宋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 “诗词激发几代人的情感共鸣”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捧着手机,一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但诗词类节目让一家人重新坐到了电视机前。“这充分说明中国诗词的话题确实能激发我们几代人的情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美的情愫。”郦波说。 郦波说,他从《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经典咏流传》《诗意中国》等电视节目的走红中,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词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在当今这个忙碌而焦躁的时代,一家人能在一起做一件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无疑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在郦波看来,诗词文化其实与每个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我常跟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们交流,我们有一个共识,都认为语文教育的关键目标便是唤醒孩子的母语感知能力。”他认为,对于中国文化来讲,能训练母语感觉、提升感知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媒介中,最精粹而又符合中庸之道的,莫过于唐诗宋词。“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它的基因,诗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传基因。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传承有过中断,但只要有机会唤醒它,亲近它,它就会立即引燃我们这个族群血液中所蕴藏的文化火种,重新点亮我们的人生,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经典可以融进人们的血脉中” 近几年电视荧屏上的诗词类节目爆发,热度不减。郦波希望,这本《宋词简史》能成为读者观看诗词节目的“伴手礼”,成为学习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精华的枕边书。 “人生自有诗意。”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口号。“每一阕词,都是初相遇,每一念起,都是满庭芳……我们都是苏东坡,我们都是李清照,我们都是辛弃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诗词的灵魂。”郦波说,经典可以融进人们的血脉里、骨子里,“随着人生的成长,就像造血干细胞,可以在漫长的一生中不停地为我们提供滋养。事实上,不论得意还是失意,站在诗人曾经站过的地方,回眸诗人的身影,眼前有景,心中有情,我们的灵魂会瞬间被激活,和历史、自然、社会、文化以及我们这个族群中的所有人达成一种和谐共振。” 本报记者邢虹 SourcePh” >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806ce3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