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辋川别业图》:臻如化境(图文) 时间:2014-12-12 11:35:06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文徵明(1470 ~ 1559) 辋川别业图 设色纸本 手卷 1554年作 画心:30×905cm 跋文:30×20cm 说明: 杨清磬题跋。 编者按:此图为长卷浅设色山水。画面起于孟城坳、终于椒园,凡20 景皆全。每一景上行草书摩诘绝句并裴迪所和,卷末由自题名款:“嘉靖甲寅春二月既望,徵明摹王摩诘辋川别业图并录其题”,并钤“玉兰堂(朱)、文徵明印(白)”,嘉靖甲寅即嘉靖33年(1554),时年文徵明85 岁。此时的文徵明,无论是在道德文章,还是在笔墨艺术上都已经臻如化境。此卷的画面风格,显然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成熟吴派山水的特色。 在中国古代,士人的入仕与隐煺,亦即孟子所说的“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往往是一对矛盾。入仕的理想境界,便是如《左传》所言立德立功立于当世,而名垂于青史;隐煺的理想境界,便是如陶渊明、王维那样优游于田园与林泉之间,以琴书诗画自适。文徵明《辋川别业图》,便是用视觉的图像,寄託了对王维式煺隐生活的想慕,可以说,这就是一幅文人隐煺的理想家园。 辋川别业,本是王维隐煺之所。据《旧唐书》本传记载:王维“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州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王维又在辋川山庄的清源寺墙壁上绘製《辋川图》,唐张彦远评之曰:“笔力雄壮”;朱景玄评之曰:“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宋代以前,大抵“辋川图”已经成为一种经典图式,郭若虚就称自己曾亲见过出于南唐内府的“王摩诘辋川样”。宋代以后,辋川图在文人的题跋诗咏频频出现,并产生了不同的临摹本系统。例如,黄庭坚说“王摩诘自作《辋川图》,笔墨可谓造微入妙,然世有两本,一本用矮纸,一本用高纸。意皆出摩诘不疑,临摹得人,尤可见其得意于林泉之仿佛。”米芾说:“王维画《小辋川》摹本,笔细,在长安李氏。人物好,此定是真。若比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或传宜兴杨氏本上摹得。”李公麟还曾经在《辋川图》的启发下创作了《龙眠山庄图》,苏子由为题绝句以咏之。明代,据传出自郭忠恕摹本辋川图影响犹大,甚至出现了1617年以之为母本的石刻本。《辋川图》的踪影,也在以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圈子中浮现,例如王世贞就曾提到,文徵明曾为仇英临自郭忠恕摹本辋川图,书写摩诘二十絶句于上。我们看到,随着宋代苏东坡以后,王维在文人画谱系中地位的的确立和加强,《辋川图》几乎成为王维的一个符号,本文所讨论文徵明《辋川别业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该卷在构图上,充分发挥手卷这种形制的特长,各个景致之间,起承转合,天衣无缝。一卷之中,平远、高远、深远、阔远并俱,四时寒暑之候,朝暮阴晴之象,皆参造化之微。运笔工细,竹树之体态,柔婉别致;山峦之体势,开合有度,皴笔则绵密含蓄,枯中带润,精中有朴;设色温婉透气,色不碍墨,相得益彰。正如王世贞所说:“一览辋川图,觉便如上下华子冈、斤竹岭,骋于宫槐陌、汎南北垞、欹湖、柳浪,徙倚木兰柴、茱萸沜,即文杏馆而休焉。酌金屑之泉,与裴廸秀才对语,不知我之为摩诘,摩诘之为我与?” 《辋川诗》是将天然的所在艺术化为人文景观,而《辋川图》则作为图绘性的再现,意在说明景点的诗意主题,而非实际的风景。文徵明自然领悟到了“辋川”所含有的这一文化意蕴,并堪称个中高手:他虽自题“摹王摩诘辋川别业图”云云,实则只是出于儒者的谦虚和传统的惯例。我们看到的是,他自出机杼,巧妙地将自己在园林山水方面的造诣和对江南山水的体悟融入笔端,为我们营造出了他心中那高华而闲远的江南式“辋川意象。”(来源:中国收藏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8c7aee27d3240c8547ef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