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的父亲 作者:孟述芬 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 摘 要:长期在外的务工人员是生活在两种生活场景中的,一个是以挣钱为目的务工的城市,一个是实现人生价值土生土长的乡村。在不同的情境中人际关系网络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关键词:人际关系网络;城市;家乡;打工者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是90年代以后,伴随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再加上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在追求城市富裕生活的欲望驱使下,开始走出农村,产生了一波波的“民工潮”。 我的父亲就是农民工浪潮中的一员。父亲正式在城里务工是2011年,一直到现在。四年的时间,父亲经历了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拥有自己的工作队(东方工作队)再到被纳入大型的装修公司(马可波罗),从年挣4、5万到年挣20万的打工历程。在高涨的打工浪潮中他是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打工者?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当然,父亲的装修技术不可置疑,但是通过我的观察,我认为父亲开拓以及利用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能力更为重要。 当前传播学界对于农民工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研究层出不穷。大多数学者以田野调查的方法,选择一处调查地点,融入务工群体中,通过观察、访问,研究农民工群体是如何在陌生的城市里求职和生存的;或者称研究对象为“边缘人”,对其生存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现状进行一番人性的关怀;又或者动辄以西方社会资本的理论加以解释农民工的人际关系网络。但是于在城市中走向成功的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的研究我并没有看到。 本文笔者就以父亲为研究对象,对于其如何重构、运用、维系自己人际关系进行一番探究,希望可以通过父亲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成功的农民工这个群体一些共性的经验。 2 强关系?弱关系? 一提及社会人际关系网络,马克·S·格兰诺维特的强弱关系理论是逃避不开的。强弱关系就是指人际关系的强弱程度。“一般从四个维度来衡量:互动的频率,互动的次数多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感情力量,感情较强、较深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aca19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