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山寺说塔

时间:2022-09-25 07:1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寒山寺说塔



在寒山寺说塔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今天要去寒山寺游览。

一提到寒山寺,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枫桥夜泊》,就会情不自禁地背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自然就会忆起作者张继这个人来。张继生于唐代,湖北襄阳人,生卒年月不详。我只知道他于唐代宗元年弃笔从戎,曾任检校郎中,后为盐铁判官。据说他在盐铁判官任上只干了一年就病逝了。因此,我猜想张继肯定不属于长寿的人,听说他留给后人的诗很少,在《全唐诗》中只收录了一卷,但他的这一首《枫桥夜泊》就足以让他千古留名。

我时常在想,写诗这件事情也很怪,写得多的人,名气并一定就大,流传的也不一定多。比如,清朝的乾隆帝,据说一生写诗将近四万首,还不包括他甲辰以后的作品。但他的诗虽多,我却一首也背不下来。再比如南宋的陆游,一生也写了一万多首诗。可是,我仅知道《示儿》等很少的几首诗。我估计普通人也不会比我强太多。但张继是幸运的,他区区二十八个字,却是妇孺皆知,人人都能背诵,真是不得了、了不得啊!想到这些,我也吟了两句诗:"诗不在多,有名才行。"

正在胡思乱想间,我们乘坐的大巴终于开到了寒山寺门前。

在车子刚刚进人寒山寺景区时,我就注意到了前面有一座颇具唐代风格的宝塔。在问导游后才知道它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宝塔。我从车上下来,细细端详,确是非常喜欢,不禁发出一声赞叹:"好漂亮的一座宝塔!"

说实话,旅游多年,我是看过不少的名胜古迹的,也见过很多风格各异的宝塔,但看到的唐代宝塔却不是很多。粗略回顾一下,确实感觉唐代风格的宝塔非常稀少,尤其是木质结构的唐塔在我国几乎已经濒临绝迹,难得一见。好了,还是先让我们从南往北简单梳理一下现存的宝塔吧。记得在云南大理游览时,我见过崇圣寺千寻塔,它的建筑年代大约在公元九世纪,为砖结构密檐式,现在已是云南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它是唐代中晚


期的建筑。再看杭州,雷峰塔名气很大,但它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这是宋代惯有的风格;在杭州,还有一座六和塔,该塔的内部是砖石结构,外部是木结构,有八面十三层,建筑年代为南宋,也是宋代风格无疑;从杭州拐到苏州去看,那儿有一座报恩寺塔,它的建筑风格为八角九层,砖身木檐,建筑时间是南宋绍兴年间,也是宋代作品。在苏州,还有一座著名的虎丘塔,号称中国斜塔。它也是建于宋代的,为平面八角砖塔,高有七层,为宋代风格无疑。再看西安,那儿有一座大雁塔,为四方形楼阁式砖塔,塔体为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它是唐代的建筑风格。再往北,我还到过河南开封,那儿有一座铁塔,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本名叫"开宝寺塔",该塔建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也不是唐代的。在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内,还有一座嵩岳寺塔,它始建于北魏,塔顶部分为唐代建筑,算是唐代建筑,它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了。再往北看,山西应县有一座木塔,它的建筑时间较晚,属于典型的辽代的建筑风格了。当然,北京的塔是比较多的,但大多数都是辽代或辽代以后修建的。像天宁寺塔就是辽代修建的。在北京,还有一座著名的玉泉山塔,也叫玉峰塔,它建于清乾隆年间,时间就更晚了。我们再说一说沈阳的塔吧。沈阳最早的塔当属皇姑区塔湾的无垢净光舍利塔,它应该是沈阳现存最古老的塔了,它始建于辽代的1044年,清代又重修过。另外,在沈阳城的四周还有四座塔,分别被称为南塔"广慈寺塔";北塔"法轮寺塔";东塔名为"永光寺塔";西塔名"延寿寺塔"。这四塔的建筑时间是清崇德五年,即1640年前后,顺治二年完工,都是清代的建筑了。

对了,前不久,我去日本旅行时,发现日本最高的塔,也是唐代风格的,只是名称改了,叫五重塔。京都东寺的五重塔是由弘法大师设计的,从施工到最终完成花了将近五十年。塔身屡经火灾毁坏,前后五度重修。现存者为宽永二十一年(1644)由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重建。虽然是江户时期的建筑,但尽力保持了创建初期的位置和规模,呈现出该时代特有的浑厚拙朴的复古风格。每一层的高度、塔檐的递减率与深深的轩檐配合在一起,整体上宏伟壮观,极富稳重感。塔高五十七米,是日本最高的五重塔,也是京都的象征性建筑之一。我比较详细地描述这座日本塔,是因为当我一看到日本的五重塔,立刻就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因为,它完全是仿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而且,在日本似乎随处都能看到唐代的遗迹。

说了这么多塔,看了这么多塔,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唐代的塔。在我看来,唐塔大部分为楼阁式,可以登临,典型平面均为方形,方方正正,显得很开放。唐代塔通常都很大气,甚至还显得有些张扬。它不像宋辽塔建得那么保守,那么追求稳重。应该说,唐以后的塔,在造型上明显有了较大的改变。像宋代的塔,造型大多从唐代的四边形向六边、八边或十边形转变,而且以八角形最为普遍。这种肇源于八卦方位图式的塔,在轮廓曲线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圆浑和稳健。当然,八角形也有它的优势,比如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在塔的高度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但怎么看,也没有唐代宝塔显得那么奔放。

普明宝塔位于苏州寒山寺内,历史上三度遭毁。唐武宗"会昌灭佛"及五代战乱,使普明宝塔第一次被毁。到了北宋时期,平江军节度使孙承祐在原地重建了一座七层宝塔,可惜,在南宋建炎四年,金兵攻占苏州,该塔再度遭到严重破坏。在绍兴四年,寒山寺长老法迁花三年时间二度重新修建,使该塔再次矗立起来。到了元朝末年,徐达率军围攻


苏州城,与当时的吴王张士诚发生激战,寺塔又一次被毁。这是普明塔的第三次被毁。从此,在后来的600多年里,寒山寺便再也没有到塔了。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寒山寺性空法师发下宏愿:要把佛塔重修起来。当时,在设计这座塔时,曾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要建成宋代风格的,而另一种意见则坚持建成唐代风格的。至于建宋塔的原因是因为元末毁的那座塔就是宋塔;而建唐塔派则因为寒山寺是因为唐代高僧寒山而得名的。而且,唐代诗人张继曾题诗:"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早已使寒山寺扬名海外。让唐代诗人赞美宋代宝塔确实有些不伦不类。双方坚持不下,互不相让。最后只好请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他综合了各方面意见,最后建议道:"我的意见还是以仿唐建筑形式为好。"遂定建唐式塔。赵老又亲笔题了塔名:"普明宝塔"。如今的普明寺塔于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一日竣工。

新建的普明宝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四方五层,总高四十二米。塔基高两米,宽十六米,采用的均是花岗岩材料。塔的四边有台阶拾级而上。台基外四角,各立青铜卧狮一座,护持呼应。塔身的高度为三十米,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筒壁厚度仅十四厘米。在塔的四面,分别设立了东西南北四座门,门楣上各悬了一块"普明宝塔"的匾额,分别为赵朴初、谢孝思、费新我、沈鹏所题。塔身出檐飘逸,翼角端正,各层渐次收进,底层对边为八米,第五层对边为五米。五层皆有塔廊平台以供游人驻足眺望。塔刹的高度为九米多,由覆钵、仰莲、相轮、华盖、三花蕉叶、宝珠、刹链、风铎等组成。据说重量有十二吨,为黄铜铸就,外贴金箔,华光四射。这里还供奉着普明祖师的舍利。普明宝塔为佛教的朝拜塔,目前对游客开放到3层。普明宝塔的重建,不仅使寒山寺恢复了古刹旧有的风貌,也结束了古寺六百多年有寺无塔的历史。

普明宝塔的建成,也使我国绝迹多年的木质结构唐塔再现中华大地。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塔的历史吧。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它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当佛塔传入中国后,又与中国的重楼结合,此后又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直至今日,仍然有诸多著名的古塔分布于全国各地。

对了,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中国所有的塔几乎都是不一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44a6ed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