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从军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七绝这种诗体短短二十八个字,离首即尾,写作难度颇大。过于雕琢则使人 感觉艰涩难以理解,过于随意则多会读之无味。要想在短短的二十八字内,既要 语言流畅乂要余味无穷,绝非易事。这两首绝句均出自盛唐两位大诗人的手笔, 都有很高的造诣。卢世鹤《紫房余论》所说:“天生太白、少伯以主绝句之席, 勿论有唐三口•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膠乘者矣。”可见他们在绝句上 的成就之大。但是细品这两首绝句却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将一一讨论。 李白天纵英才,气度逸远。观其所读之书,遍览纵横、法家、道家、阴阳家 等,但是偏偏少儒家之书。可见他天性的气质并没有过多被儒家伦理道德所局限, 而是凭着自己的精神和意趣任意为诗,所以读起来这在他的这首诗里是有所体现 的。起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复一杯。”似乎随手从空中拈来,但是却写 十分真切,山花开的时候两人对酌。题目为《山中与幽人对酌》既然被李白称之 为“幽人”可以想见那个人的风度和情趣,正与他相合。佛家以莲花开,暗示大 欢喜,此间无意中就取其意义。可见二人饮酒之欢畅、心情之愉悦。下句紧跟上 句“一杯一杯复一杯”写喝酒的具体情节。这一句完全不合律诗韵格,却颇得 人们的赞赏。王晓阳《山禺阳诗话》:“作诗用字,切忌相犯,亦有犯而妙 者。太白诗,一杯一杯复一杯'反不觉相犯。夫太白先有意立,故七字六犯,而 语势亦健,读之不觉其长。”日本学者泉清一先生也赞此句是“运用数词的叠 韵调整节奏的描写饮酒心理的万古不易的名句”。我们确实能够体会出李口饮酒 时的那种豪放和快意,一杯接着一杯,如鲸饮川,直喝得酣畅淋漓。此处作者飘 逸洒脱的形象宛然在II。“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报琴来。”这两句从形式上 说是合律的,但是内容上说却不合一般人之常情。我喝醉了,要睡觉了。你先回 去吧!如果你还没有尽兴,明天早晨,你带着你的琴来我们好继续!但这看似不 合常理的话,却恰恰反映了诗人的天真和童心。诗歌到此为止,这个客人的听到 这话的反应、以及明天他会不会再次回来操琴祝兴,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感觉 到的是诗人已眠、友人已去,只有一股淡淡的酒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相比于太白,王昌龄的绝句写的尤为工整。一气读下去,颇为吃力。''琵琶 起舞换新声”开局还算明快,琵琶声起,奏出新的曲调。可是殊不知这是为下文 作的铺垫。''总是关山别离惜”和前文形成转折,这声声琵琶,虽然换了曲调, 但变来变去还是围绕着关山别离之情。可见,这些将士们共同的惆怅就是对家人 和故乡的思念,从侧面反映出将士对从军微微的抱怨。“缭乱边愁听不尽”是进 一步的发挥,我的心绪被琵琶引起,我越发升起无限的惆怅,我不想这么哀怨, 但是这声音怎么也停不下。可见,这些戍边的将士们不可自拔、无法自控的思乡 之愁。最后一句“高高秋月挂长城”,是情感达到极致无奈时的自我回归,思念 这么痛苦,那只好把思绪拉回到眼前,看,这高高的秋月正照在长城上。这首诗 歌以景语做为结句。但是这景物已经包含了诗人无尽的情感,这是情感无法触碰 时的一种慰藉和试图释放。 这首诗以声音开篇,以秋月结尾。其中填入浓浓的无法自拔的思乡之情。前 开后和,确实有珠联璧合之感。 从总体上说太白的诗歌以才气一泻而下,这与他自己的个性气质有很大的关 系。他不需要特别琢磨章法,随手写来,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颇难琢磨。这正 是他的妙处。这首诗全篇丝毫不着文字,全是描述性的口头语言,和对眼前情景 的随意拈取,没有涉及情感的字眼。但是读毕却意味无穷。王昌龄虽然也浑然一 体,但细看来终究有可寻之处。从字里间就看到“别离”和“边愁”。可见其深 刻的思乡情感,这也非常耐人寻味。 从体式上说,李白的绝句多继承歌行体,许学夷《诗源辩体》中言“太白中 多古调”、"太白七绝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李白之所以选择歌行这种 跌宕起伏的体式,这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性。他的诗歌之所以能够一 气贯之,是因为自己的情感充沛而饱满,但是以他的性格这种情感有不能有节制 的流出来,那么只能是一气而出,爆发开来。反映在字面上就是字字句句皆有情 感。我们把这首诗歇的诗句断裂开来来读,仍然能感觉到他文字背后的情趣。而 王昌龄是实实在在的唐人笔法,婉中混成,不可凑泊。其诗严守律法,行文游悠 不迫,精芒外隐。 从写作方法上来说,太口的诗歌更加单纯、集中。而王昌龄的诗歌则含义深 远、。《山中与幽人对酌》写得就只是诗人和友人畅饮的情景,情感真挚气质清远。 而《从军行》作为组诗一个部分,他必定要承担一定的主题。这首诗歌就是要从 不同的角度反映从军将士们从军时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情感。所以显得比太白要用 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bf84d1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