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知半解

时间:2022-04-24 09:16: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知半解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5



李白藏界也很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在今年的“世界诗歌日”(321),这首诗登上联合国邮票,并成为联合国为世界诗歌日发行的系列邮票中的一枚。

1999年开始,每年的32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今年发行的《世界诗歌日》系列邮票,共有六个小全张共36枚邮票。分别选取了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六种世界主要语言的代表性诗歌进行展现。在《静夜思》小全张上用楷体中文写出了全诗,在邮票发行资料上则有杨宪益夫妇翻译出来的英文诗。

联合国选取李白和《静夜思》为世界诗歌“代言”,此举获得了海内外华人媒体的一致认可,该邮票的纪念价值和收藏潜力因此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与李白有关的收藏话题被人津津乐道,“李白”相关藏品的收藏价值也得到充分激活,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一些集邮爱好者及书画藏家开始考虑将“李白”作为专题进行收藏,而此项目的投资前景也被业内广泛看好。

邮票上诗作并非原版

联合国邮票上的《静夜思》与我们儿时背诵的《静夜思》没有任何出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诗并非唐代原版。目前《静夜思》流传有两种版本,我们熟知的那首是明清版本,出自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此外还有一宋代版本,诗文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载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其与明清版本有“看”和“山”两个字的出入。

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误传差错也相对较少,而且从年代上看,宋人的《静夜思》理应更接近李白原版。可后来为何又会出现另一个版本?据现存的明代刻本《唐人万首绝句》显示,其中《静夜思》的第三句被其编纂者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而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中,诗的第一句则被改为“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举头望山月”未变。时至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在其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这才将《静夜思》改为目前流行的版本。

那么明清两代为何要对《静夜思》加以修改呢?一种说法称,这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细读两个版本的《静夜思》不难发现,修改后的《静夜思》比宋版要更加朗朗上口,而且更符合诗的意境。

由此可见,诗仙李白并不是“一个人”,即便在他逝世后的干百年里,其创作也未曾停止,而对古籍的收藏与保护则是今人能够还原其创作过程的重要前提。

邮票上的“李白”


市场上关于李白的邮品并不少见,目前已有李白画像、故事、诗文等相继发行。早在1967612日,台湾省邮政就曾发行过一套《中国诗人》邮票,全套4枚,其以《南薰殿图像》4幅绢本画为主图,其中2元面值的一枚为李白像。此像用雕刻凹版印于带有红蓝纤维的76磅“邮”字水印纸上,做工精细考究。这枚邮票开启了李白邮票的成长史。

1980923日,台湾邮政叉发行了一套《中国民间故事》邮票,其中1元面值的邮票票名为《磨杵成针》。此典故出自明代文人著录,画面中的李白少不经事,稍显顽劣,获知老妇以铁杵磨针后幡然悔悟,从此踏上文学之路。

1983810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一组邮票,编号为J·29,全套4枚,第一枚即李白。画家刘凌沧为了突出李白超脱飒爽的风度,选取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画面中青年李白虽留着长须,但面容俊秀、身躯挺拔、意气风发,他独自站在江边,眺望着逐渐消失的弧帆远影,这个形象成为几代人心中关于李白的共同记忆。

2009913日中国邮政发行的《唐诗三百首》邮票里,第一枚就是李白《下江陵》(又名《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这首诗时,李白已年过五旬,他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洗礼,险遭流放,此时的李白看透世事,行文炉火纯青,此诗被后世称为“七言第一”。

画作中的“李白”

从唐宋至今.画家对于诠释李白的形象和诗意乐此不疲。南宋丞相周必大曾在其《二老堂杂志》中写道:“秘阁画品尤多奇绝,有小本李白写真,崔令钦题。”崔令钦与李白为同代人,可见此图为唐人所绘。尽管这幅画作如今已不见踪迹,但根据此图的题画诗所述,画面上的李白头戴乌纱、身穿白袍,仙风道骨,眉宇间还透露出对权贵的藐视。

今人所能见到最早、也是最为著名的李白画像是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这幅屡次登上中学语文课本的李白像原属圆明园旧藏,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梁楷在画中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李白的形象,但叉极为生动传神,这种画法被称为“减笔画”,对后世影响深远。

近现代绘画中的李白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代工笔画家林凡的《李白诗意图》,此系列曾收录于画册《唐诗三大家》中。与传统的“瘦李白”不同,林凡笔下的李白十分丰腴,而且一改往日仙人般的孤独与洒脱,他总是面带微笑、呼朋引伴,显得亲切动人。许多人对这个“发福”的李白颇为喜爱,因而《唐诗三大家》画册收藏者甚多。

陶瓷上的“李白”

由于李白醉酒和其举杯邀月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其又是“饮中八仙”之首,因而瓷器上的李白总是与酒有关。晚清民窑的粉彩瓷器上,时常出现李白携—童子一仆人,伏案把盏,自斟自饮。民国浅绛瓷上,李白的形象多为立于苍山之巅、青松之下,引吭高歌,举杯邀月。建国后,各大酒厂及广州石湾镇生产了无数“李白醉酒”酒瓶和陶塑公仔,其造型上多采用李白斜倚或枕于酒缸之上烂醉如泥的姿态,因为此类器物广受海内外华人的欢迎,所以即便在文革时期,这样的陶塑和酒瓶依然不断生产并销往海外。

近年来,尽管出现了一些刻画李白诗意的粉彩瓷器,但更多藏者还是喜欢以“李白”为专题进行酒壶及陶塑收藏。目前,一个上世纪中叶出产的李白酒壶在市场上售价可达数百元,而一些极富想象力的陶塑甚至出现在拍场上,其中上乘之作也能标价过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eab92e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