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交车让座事件

时间:2022-07-15 12:0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公交车上不让座而被扇耳光现象的思考 前言

近日热映的一部大片《搜索》讲述一位都市白领在公交车上没给一位大爷让座,而遭到乘客轮番攻击,被拍下视频传上网后,网友们纷纷人肉辱骂。同样一幕场景,在杭州一辆公交车上真实上演。一个小伙子没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被女子丈夫连扇5个耳光。在我看来,这起事件,简单说来就是不道德行为遭遇不当暴力制裁。显而易见,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有错。 正文

一、公交车让座的道德范畴探析

公交车让座不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具体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道德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随着历史时代的不同,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方面,中国都沉淀和积累了各种优秀的传统美德。 调查实践证明,90%的人认为公交车让座就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是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的体现,并不是一种义务。因此,人们认为,公交车让座是一种自愿行为,不是强制行为,不能因人们是否让座而评判一个人的好坏。

这样看来,占着老弱病残专座,不给怀抱幼儿的妇女让座,甚至对车厢广播多次的让座提醒充耳不闻,这名小伙的行为确实令人愤慨。但站在小伙子的立场上分析,有座者并非小伙子一人,车厢里的其他人难道因为抱孩子的妇女没站在自己身边,就置若罔闻,认为让座于己无关?小伙子固然不对,顶多算是个道德问题。而且事后又有网友爆出小伙子本身腿脚就不好,他想让座,无奈自己连自己都站不稳。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伙子是不是应该得到人们的谅解而不是指责呢?而那位动粗了的丈夫,是不是应该感到抱歉呢? 二、现状产生原因分析 1、让座的自觉性不高

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愿意让座给别人。有的认为,自己让座后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接受作座位的人连一句感谢都不会说,这会让他陷入尴尬,费力不讨好,何必呢?也有一部分人(上班族),工作了一整天,自己本来就很累了,更想成这个机会休息一下。 2、需要座位者态度不好 我们都讲“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何况,公交车让座是一种自愿行为,不是强制行为。那么就是说,谁都有选择让还是不让的权利。而这个时候,需要座位者的态度就很重要了。有些人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应该为自己让座,不让就是不道德。如果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对不让座者产生仇视心理,而不想想别人不让座的真正原因。在这个案例中,这位丈夫因为妻儿没座位而着急,这种心情本来可以理解。可是,只是因为小伙子没给自己妻儿让座,其个人的利益不能得到满足,就暴跳如雷,大打出手,这种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的行为,不仅成为不了“道德英雄”,还有违社会公德,更有人身伤害之嫌。挟道德暴力以行,是比不道德行为更加令人厌恶的。我认为,这是很不应该的。人生而平等,你凭什么总是要别人为你考虑而不为别人考虑呢? 3、舆论和行动监督不足

我们都说现在是文明社会,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种粗暴的行为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舆论和行动监督不足。正是因为这样,这位“勇敢的”丈夫才会大打出手。试想,如果我们的舆论导向不认同他这种做法,并设有相关监督部门,他还敢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自己未得到满足就肆意伤害别人吗? 三、意见及建议

让座只是为了社会的文明和谐而倡导的一种美德,应该源自内心,而非法律规定,也没


有强制义务。道德的归道德,倡导社会美德应该通过劝导、教育提倡、感化等手段来完成。难道因为他有不道德行为,就能够挥舞道德大棒,对其肆意施暴吗?更何况,不让座的人也未必就是没有道德良知,谁都会特殊情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照顾老弱病残,公交车上给需要座位的人让座,一向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可是,真善美的弘扬不应该以丑陋的面目出现,靠耳光扇不出社会文明,冷漠旁观和相互指责也难以建立人际和谐,相反,只会加剧矛盾与对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包容和理解,也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参与。有时,消弭敌意和对立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微笑,一句良言。 结束语

公交车让座只是社会公德的一个具体表现,在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还有许多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内容。只希望在新时代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道德建设和教育断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认知,并把其很好转化为行动,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传承中国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28c650b307e87101f696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