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的思想情感及其繁盛原因的研究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以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下面,是对其三种主要情感的研究。 1. 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不只是盛唐,同时也是不少其他时期边塞诗的主旋律。王昌龄,在他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寄托了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一腔豪情,李白在《塞下曲》中表现了守边将士“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赤胆忠心。这也和盛唐时期强大的国力有关。浓烈的爱国主义,使盛唐的边塞诗具有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豪放。 2. 思乡情怀。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将士们远赴边疆,征战杀敌的决心固然坚定,但同时,他们也时时刻刻牵挂着远方的故乡和家人。这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惆怅,似乎常常会和他们慷慨从容的意愿形成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也是边塞军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这矛盾,盛唐的边塞诗,也必会失去很多光彩。 3. 痛恨庸将。 即使战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在庸将的带领下,也无法取胜。最著名的,就是高适的《燕歌行》中,对庸将“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的强烈谴责。 盛唐的边塞诗,如此繁盛,又是为什么呢? (1)前面也提到了,盛唐时期,社会繁荣,经济高速发展,唐朝的国力也开始攀向前所未知的顶峰。因此,盛唐的边塞诗,体现了诗人们的自信,总体情感大多豪迈奔放,而不像晚唐时期,夹杂许多悲伤,婉伤的感情。 (2)唐朝生活着不少少数民族,并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唐与其他民族的冲突、战争十分频繁。唐朝初年,东突厥南下骚扰;开元年间,契丹族多次侵犯唐边境。然而,这些频繁的战争,也大大促进了盛唐边塞诗的繁盛,是其内容、题材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文人崇尚沙场立功。盛唐的不少边塞诗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奔赴沙场,参与人数之多,盛况空前。诗人们亲身体验到了边塞生活、军旅生涯,独自领略边疆的风光,战争的残酷,感受军营中的许多情感。亲身经历,让诗作的情感更加真挚,内涵更加丰富,这也是为什么盛唐时期边塞诗成果如此丰硕,思想性如此深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7bcdd7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