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通过情与景的分析,体会词人抒发的情感,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通过分析景与事,把握词中意象,体会意境美。 三、通过扩展阅读,进一步体会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评价柳词,导入新课。 有人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见柳词的风格与苏词截然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放。有人认为柳永的词反映的内容不健康,是靡靡之音,如李清照便认为他的词“词语低下”,其实通俗是柳永的成就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其词影响的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这首婉约词的代表作品《雨霖铃》。 二、简介作者 柳永 ,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常人变词人,变官人、变仙人),字耆卿,福建崇安人(见61页注释⑤)。 三、鉴赏全词 1、朗读全词 2、问:读完这首词之后,大家觉得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大家从词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来体会一下。 明确:如词中“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等句子均直接抒发了作者难舍、忧伤、失意的心情。 3、过渡:以上在抒情上是属于直接的来抒情,抒情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间接抒情。请问这首词中采用了什么间接抒情方式? 明确:借景抒情。 4、问:那么词中有几处写景?请大家从词中找出写景的句子。 明确:有三处: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③杨柳岸晓风残月。 5、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些景语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的?下面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几句写景的句子并且从三处写景的句子中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体会一下。 6、为了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进一步通过对比来体会景中之情,(见幻灯片)如下: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与“秋蝉声声,对长亭晚,夕阳无限”对比。②“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千里金波,暮霭袅袅楚天阔。”对比。③“杨柳岸晓风残月”与“榕树边凉风圆月”对比。“留”“柳”谐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的就是离别之情。 明确:通过对比把握景的基本特点,体会词人悲凉的心境和难舍、忧伤、失意的心情。 7、过渡问:词人为何要抒发如此难舍、忧伤和失意的感情呢? 明确:这当然与词所表达的内容有关,或说是与主人公的遭遇有关,因为词中所写的是离别的事件,(全词都是写离别吗?)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想象离别后的思念。 8、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可配画 ,画可配诗。根据内容,全词显然就是两个主要画面,一个是离别时的场面,一个是想象别后思念的情景。要求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两幅画面,也可以从上阙或下阙的内容中选择一句话展开联想并加以描绘。同桌间可以相互讨论。 明确:通过这一简单的讨论来深入体会词的意境美。比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红楼梦》中有一处描写与此有相象之处,如下:(见幻灯片)《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语,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 9、学生有感情齐读课文。 四、扩展阅读 1、发给学生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中的提示阅读柳永的《蝶恋花》。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将《雨霖铃》与《蝶恋花》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①内容上:前者写离别和怀人,后者只是怀人之作。 ②抒情方面都有直抒胸臆(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借景抒情。写景如“草色烟光残照里”,古诗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借草来表达思念,此处有相同之处,此外一个“残”更点出了作者的心境。 ③意境上都有画面感,如《蝶恋花》上片写凭栏远眺,下片写借酒浇愁。 ④风格上:表达的感情基本相似,都很哀怨、缠绵,全词具有婉约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ed96b8c77da26925c5b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