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唐代“御戏”

时间:2022-07-22 14:1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后的唐代“御戏”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7年第1



河南省濮阳县大弦戏拥有皇家血统,被誉为唐代“御戏”,该县大弦戏剧团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唐朝宫廷戏班”,这里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唐宋大曲、宫廷音乐等鲜见的艺术形式。由于资金缺乏和后继无人,这个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稀有剧种,正处在消亡的边缘。

高贵的“御戏”谈起大弦戏的历史,戴建平神采飞扬。

戴建平是大弦戏剧团的前任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是目前我国唯一能掌握“唐朝宫廷梨园音乐——唐宋大曲”的人,被专家们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他创作的《杜鹃山》中“家住安源”等唱段在民间广为流传。他说,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相传为唐玄宗所创。流传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要早四五百年。

笔者从濮阳县大弦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上看到,唐宋时期大弦戏全部禁锢在皇宫高墙内,为皇室专用。自唐代始,每当一个朝代衰亡,便有一批宫廷乐师流向社会。唐朝衰亡后,宫廷梨园弟子纷纷迁往宋都开封。为纪念梨园的祖师爷唐玄宗,梨园弟子在朱仙镇建了一座庙宇,俗称“唐王庙”。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开封朱仙镇的群众还敲锣打鼓迎接到那里去的濮阳大弦戏班社,并四处传告:“御戏进镇了,都不要说狂话。”大弦戏的演员到街上买东西格外便宜,有的甚至不收钱。过去其他剧种的演员都称濮阳大弦戏演员为“师傅”,而大弦戏演员是从不称其他剧种演员为师傅的。当举行拜师收徒、起戏封箱、奖赏惩罚等重大活动时,必先拜郎神唐玄宗。人们尊大弦戏为戏剧之祖,“郎神”唐玄宗所创建的梨园戏为正宗。

在宋代,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大弦戏模样,当时有不少文人雅士为大弦戏填词,流传至今的许多宋词都是当时的大弦戏唱词。元代时,大弦戏借鉴胡乐乐器唢呐,改制锡笛以代竹笛,加强了曲牌的表现力,并吸收了元杂剧的大量曲牌,逐渐趋于成熟。北宋末年,当时最大的大弦戏戏班——“公兴班”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便是濮阳大弦戏的前身。“公兴班”相传为唐玄宗钦封乐师的子孙所创,被称为正宗的宫廷大弦戏班。大弦戏乐曲文场抑扬顿挫、武场激越劲烈,素有“大弦戏过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的美誉。“公兴班”先后在濮阳、开封、漯河和山东菏泽等地表演,最后滞留在濮阳县,至今千年不散。

在戴建平看来,大弦戏是绝妙的艺术。他说,专家说中国古代音乐是无声的音乐,因为只知道名字没有听过声音,而唐宋大曲填补了我国古曲牌音乐断代的空白。但是,作为典型高雅音乐的唐宋大曲是曲高和寡。为了生存,大弦戏从庙堂之调沦为俗曲小令。除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演唱过一次,从1952年到现在没有演奏过唐宋大曲了。

孤独的传人

一缕徐缓悠扬的锡笛的清音传来,细腻柔和,余韵悠长,身着红色宫廷服饰的演员正在演奏唐宋宫廷音乐。这是20058月份,濮阳县大弦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特地为大弦戏剧团演奏的唐宋大曲中的五大套曲录制的光碟。2007年年初,濮阳县大弦戏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非遗”项目。戴建平说,大弦戏有唐宋大曲和俗曲小令等七大声腔,唐宋大曲是以演奏为主,演唱为辅的欣赏型曲牌,集唐诗宋词及宫廷音乐为一体,是典型的阳春白雪。过去的曲牌有2000多个,保留至今的有180多个,经常使用的有30多个,使用较多的有《浣溪沙》《步步娇》《海里花》等。唐宋大曲是大弦戏中的精髓,曲调细腻高雅,旋律优美动听。五大套曲又是唐宋大曲曲牌音乐的上乘之作,可用纯乐器演奏,也可歌舞乐混合演出,细吹细拉,


缠绵悱恻。一支大曲几句唱词,往往能演唱十几分钟,《步步娇》全曲六句词,竟演唱了13钟。“七星北斗叩丹宸”中的“叩”字,行腔长达四十五拍。

2008228日,戴建平在北京参加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命名大会。专家这样评价他,戴建平对大弦戏的伴奏乐器样样精通,熟练地掌握了前辈艺人传授的300多支曲牌,演奏起来得心应手,谙熟自由。他用简谱记谱法整理出了《大弦戏音乐成》(上册)一书,为抢救和保护大弦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1958年,年仅10岁的戴建平师从古曲牌第六代传承人常增善,学习古曲牌。那时,大弦戏没有乐谱,靠口口相传,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他掌握了大弦戏的300多个古曲牌。他是第一个使用简谱来记录古曲牌的人,并将大弦戏的190多个古曲牌汇编成书,使濒临灭绝的唐宋大曲等古代音乐得以传承。他还运用古曲牌,为40多部历史戏和现代戏设计了音乐唱腔。戴建平根据大弦戏音乐作的锡笛独奏《火龙阵》《黄河谣》在全国唢呐邀请赛上获得铜奖。此锡笛乐器还深得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时乐濛赞扬,称之为全国罕见的民间音乐瑰宝。由他设计的音乐唱腔《赵氏孤儿》、传授的唐宋大曲《海里花》等在2004年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中摘得5枚金牌和1枚银牌。他创作的《火龙阵》《古澶新韵》在河南省第六、七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银奖。

辛酸的传承萎缩的演出市场让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捉襟见肘。

200472日,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在《濮阳县大弦戏剧团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濮阳大弦戏演出市场逐年萎缩,演员平均月工资不足150元。”据了解,现在,演一场戏才千百元,而一年里的演出时间只有5个月,一年演300多场,也就20万元左右。这其中,30%留在团里作经费用,15%必须交给演出地的演出公司,剩下的55%才是团里演员的工资。提起演员的收入,剧团会计满腹辛酸。他说,剧团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在,演一场戏1000元左右,而一年的演出时间不到5个月,每人年收入不到4000元。有的一家几口都在剧团,生活就更加清苦。濮阳县大弦戏剧团从农村演出回来后,有的演员第二天就在街上卖起了烧饼。剧团放假后,临时工回家种地,正式人员四处找活儿。经济条件限制了演出的舞台设备,团里的服装道具、舞台设备极其陈旧。演出质量也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削弱了它的市场竞争力。

生存的窘境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因为耐不住清贫,不少人选择了出走。1991年,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在安阳文艺学校定向培养了27人,现在只剩下了几人,戴建平的8个弟子中也已有几人出走。后继乏人成了大弦戏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过去大弦戏常演剧目有94部,现在常演剧目仅剩下20多部。1999年之后,再也没有排过新戏。提起大弦戏过去的岁月,一些老演员眼里放光,那时的大弦戏曾唱红黄河两岸。他们曾为德国、英国、法国等8个国家的外宾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人进行专场演出。

几经辉煌终落寞。现在主要是在农村过古会、搞庆典、祝寿、续家谱时唱。由于收入低,近年来,先后有几十名演员改行。剧团各行当青黄不接,大多剧目、曲牌、特技失传,大弦戏已经处于消亡的边缘。乏力的拯救

大弦戏抢救工作在缺乏专项经费的困境下默默进行。200486日,濮阳县文化旅游局就制订了大弦戏保护方案。近期目标是:为目前仅有的三位近80岁的老演员建立资料档案;购置道具等舞台设备,建立“大弦戏艺术学校”。远期目标是:把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升格为“河南省大弦戏剧团”,成立濮阳大弦戏文化发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因为没有资金,就连近目标也难以实现。濮阳县是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县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县里没有钱,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上级部门,多次向省、市文化部门递交报告。现在,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河南省文化厅已将濮阳大弦戏列入了首批重点保护试


点单位。处在艰难之中的濮阳县主管部门,从漓江纳西古乐艺术团看到了一丝亮光。他们也萌发了建立濮阳唐宋宫廷曲牌音乐艺术团的想法。濮阳县文化旅游局在送给濮阳市文化局的报告中说:“纳西古乐是明朝初期由屯垦官兵带入云南的,纳西古乐前身也是唐宋宫廷曲牌音乐如今,纳西古乐团每年演出150场,收入100多万元。”“组建(濮阳唐宋宫廷曲牌音乐艺术

团)后,可先在国内大中城市演出,然后到东南亚演出,每年的演出收入会在150万元以上。”

经费的匮乏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后继乏人成了大弦戏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难记,一个曲子唱十三四分钟不重样,最古老的唐宋大曲目前全国只有戴建平一个人会。“我已经快70岁了,我一死大弦戏就要失传了,传不下去可是我的一块心病。”戴建平忧心忡忡地说。为了使大弦戏后继有人,现在,戴建平精心传授培养了以常红栓、戴红军为代表的大弦戏唐宋大曲、锡笛演奏第八代传承人。为了把大弦戏传承下去,戴建平准备从老艺人那里对大弦戏中原有的400多部口传剧本、100多个口传古曲牌和已散失的部分俗曲小令进行搜集、整理,对大弦戏中独特的表演技巧按生、旦、净、丑各行当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文字资料,传于后人。

“唐宋大曲属于欣赏型的高雅音乐,它不受语言和国界的限制。如果政府投资成立一个纯音乐、原生态的‘唐宋宫廷音乐团’,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来抓,对它进行锤炼、包装,通过这个平台,‘唐宋大曲’这一千古绝唱一定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戴建平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ef100b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