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条件]论唐朝文学兴盛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

时间:2022-11-16 22:1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唐朝文学兴盛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

唐朝文学绝代兴盛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唐王朝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

第一、唐朝文学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决定的。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一定程度上给唐朝奠定了较为浓厚的人文环境。隋唐鼎革之后,唐朝统治者逐步采取措施削弱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垄断中国政治和社会治理以及话语权的士族地主势力,特别是女皇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对关陇世家大族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清除了原有既得利益阶层,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族地主和平民的晋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趋于活跃,造就了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再加上唐王朝统治者逐步完善了科举制,鼓励身处下位的庶族地主和平民通过努力读书求取功名利禄,为整个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对唐朝文学的繁荣起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二、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基础。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李唐王朝很多帝王都致力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比如唐太宗对租庸调制度的改良,武则天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重视、唐玄宗对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仁政的继承和合理调整,都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繁荣。富庶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优游岁月、从容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第三、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国民精神强劲健康,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自秦朝开始逐步形成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国家。后来,虽然出现统一和分裂割据交替出现的局面,但自秦以降,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西晋之后,中国经历了东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的大历史时期,到公元589年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朝时期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盛唐时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文明的大帝国,对周边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极大增强了唐朝士人在文学创作和革新上的自信,对繁荣唐朝文学提供了优良的内外环境。

第四、唐朝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灵活务实,远不像后来明清时期腐朽的八股文那样死板枯燥。唐朝科举注重考诗赋和时务策,这对提高整个知识阶层的真才实学和创造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唐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也为了给疆域辽阔的唐帝国培养和储备新鲜血液,采取措施削弱士族门阀的垄断势力,广开科举考试。唐朝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主要途径: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科举对样式灵活的诗赋和时务策的重视,极大繁荣了唐朝的文学和诗歌创作。

第五、唐朝政治清明,重视文教,政治和舆论环境宽松,是推动文学艺术高峰出现的大环境。思想的解放是保证健康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唐朝统治者大都宽宏大度,勇于虚怀纳谏。唐朝开国君主高祖李渊和世宗李世民出生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李世民具有极高的文学书法等艺术修养,这些素养让他们和朱元璋这类以造反起家的帝王比较起来,在气度上更雍容华贵,宽宏大度。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


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政治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第六、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的民族关系和活跃的对外交流交往也丰富了文学和诗歌创作的素材。唐朝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友好和睦为主流,但也间杂着时断时续的战争,既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和亲,也有唐朝和东西突厥、吐蕃旷日持久的战争。为加强对边疆的防守,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其中以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五为代表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表明了诗人对征战沙场、杀敌立功的渴望。边塞的征戍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唐朝诗人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第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汉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唐朝时期,朝鲜(新罗)、日本等对唐朝高度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非常钦慕,派出大量遣唐使、留学生或留学僧等来中国学习、交流,其中留下姓名的就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等。唐朝的文人学士和不远万里来华学习取经的国际友人们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和诗词唱和,比如李白那首著名的《哭晁卿衡》就是为他朋友晁衡(日本名字阿倍仲麻吕)而作的: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同时,据史书和唐诗记载,当时有很多波斯人前来中国经商、留学等,醉入胡姬酒肆中就是当时唐朝和波斯密切关系的真实写照。作为诗歌姐妹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2bdaa8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