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用尺量面积 前不久参加一所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听了一位老师上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一开始,通过一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面积的概念,接下来引导学生明白得面积单位,教师通过看、比、摸、想等方法,让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了一些认识后,接着进行联系生活,在具体运用时显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 【镜头1】 师:大伙儿猜猜黑板有多大? 生1:2平方米。 生2:4平方米。 生3:…… 师: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来量一量。 教师拿出一把米尺,预备量黑板的长度。因为教师已在黑板的右上角画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现在,我发觉老师迟疑一下,可能是感到一个人米尺不太好拿,再加上假如有学生参与可能更能表达量的真实性。因而,邀请了一名同学上黑板来帮老师。 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合作,老师带着学生沿着原先黑板上所画的正方形最下面一条边,量一次问学生一次。 师:几个了。 生:1个 再量一次,又问。 师:几个了, 生:两个。 师生合作从黑板的最右一直量到最左边,用米尺量了三次。现在,老师告诉学生。 师:黑板大约有3平方米。 下面的学生没有一个提出疑义,师生均认同这种量面积的方法。 【镜头2】 师:大伙儿现在推测一下你的课桌有多大?再量一量,课桌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学生依照老师的要求,绝大部分学生赶忙拿出的直尺,用尺沿着课桌的长边一路量下去,专门快有学生说面积是几厘米。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摸索】 用米尺能直截了当量出面积吗?确信是不能。事实上,这位老师也不是想用米尺来量黑板的面积,而是想借助画在黑板上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测量黑板的面积,但黑板上的正方形不能拿着去量,只好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是几米,从而推导出黑板有几个1平方米。 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学生无法感知,教师在活动之初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说明与说明,老师为了急于得出结论,而忽视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交待环节,从而让学生误以为能够用直尺量面积,显现了练习中许多直尺量课桌面积的现象。 什么缘故教师在教学中会显现这种教学行为呢? 第一,教师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来考虑问题。一些关于成人来说专门容易明白得的情况与道理,在小孩看来往往是不可理喻的。正是我们成人能把量的过程中的一米看成量出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而在学生的眼中,你只是用米尺量了一米长的线段,他们全然没有与原黑板上的正方形建立起相对应的关系。从而,让他们错误地明白得用尺能量出面积的大小。 其次,学生没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晰表象。教师在教学1平方厘米时,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大小;在教学1平方分米时也是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进行的,学生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在教学1平方米时,教师只是在黑板右上角画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尽管也直观,但与学生有距离,学生的感知一定是模糊的,形成的1平方米的表象自然两样也是模糊的。现在,你用米尺来量面积,反而容易让他们把米尺与1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 再次,教师的心中没有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进展为全然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正因为有如此缘故,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生命成长历程的舞台。然而,老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到如何样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如此的结果确实是老师只照自己的方法走,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跑,跑对了路还好,一旦跑岔了道,就会显现用尺量面积的问题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a2c47b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2.html